「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成功背後的女人(上篇 )

「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成功背後的女人(上篇 )

「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成功背後的女人(上篇 )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女人,而蘇軾更幸運, 他有的不是一個,而是好幾個。

識略高絕.母親程夫人

賢能的蘇媽媽程夫人,不單挽救了蘇洵這個「雙失丈夫」,還調教出兩個經常名列前茅的「超級考霸」,蘇軾兩兄弟真的是贏在起跑線。司馬光為程夫人寫的墓誌銘說:「 賢能齊家⋯⋯識略高絕⋯⋯開發輔導⋯⋯勉夫教子,底於光大」[1] 。 一代宗師的嘉言讚語,確是對程夫人的崇高致敬。

程夫人的識略如何之高?且來看看她的一些生活片斷。

有一次程夫人跟蘇軾(可能蘇轍也在)讀《後漢書》至《范滂傳》的時候,小東坡問媽媽:如果自己像范滂一樣捨身取義,媽媽會讓他這樣做嗎 [2]?

小朋友聽完了故事,就着故事內容來問一些蠱靈精怪的問題,是平常事。 一般父母會以為給孩子的問題一個答案便是教懂了他們,但程夫人並不是這樣。加上這次小東坡問的是生死攸關的問題,真的不好答!

程夫人索性不回答他,反問: 「你可以做范滂,難道媽媽就不可以做范滂的母親?」

這一反問足見程夫人真的是「識略高絕」,更能「開發輔導」孩子。一、她可以知道小東坡有没有真正明白書中的微言大義。當時蘇軾不到十歲,要理解《後漢書》的文章應有點難度的[3] ;二、讓孩子知道自己和范滂的母親一樣,是支持正義的一方的,誘導孩子去想一想,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怎麽樣的人。多年之後,蘇軾不無自豪的說:「以剛褊疾惡,盡言孤立」[4] 。不難看出,這種朝中大節是從哪個時候開始養成的?

又有一次,蘇家的地下突然塌了下去,露出一個大甕。當大多數人正在計量如何把這東西弄上來之際,程夫人命人把它重新埋了[5] ,並没有因一時好奇或非分之想而被外物所控。這不就是「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6] 的由來嗎?

程夫人本是富家小姐,嫁進不算富裕的蘇門後,就是生活拮据,也從不向娘家求助,怕別人會看扁了自己的丈夫。 隨着程夫人的努力,他們一家的生活終於有所改善,家有餘資。那時候,程夫人竟擔心這些錢財會「愚吾子孫」[7] 。於是,她積極幫助有需要的人,結果「家無一年之儲」。程夫人這種温柔但堅強,安貧卻進取的美德,不是也可以在蘇軾身上找到嗎?

可惜,這位賢妻良母「生逢百殃」[8] 。

難得丈夫浪子回頭, 發奮讀書,卻一再名落孫山。本來是兒女成羣,卻有一半早夭。唯一長大成人的女兒,出嫁到自己的娘家,卻鬱鬱而終。 千辛萬苦盼得到兩個兒子科舉高中,名揚京城, 卻於這時撒手塵寰。往生時才四十八歲[9] 。彌留之際,丈夫,兒子都不在身邊。

生有以養之.乳母任採蓮

成功的女人背後,也還有另外一個女人。在程夫人背後默默支持她的另一個女人就是蘇軾的乳母任採蓮。這位任女士為蘇家所付出的也不少。

任採蓮是跟隨着程夫人到蘇家來侍奉她的。據蘇軾為任採蓮所寫的墓誌銘說,自己和姊姊都是由這位乳母哺育[10] 。 她對蘇軾一家確是鞠恭盡瘁,死而後已 。

任採蓮在蘇軾人生中兩個關鍵時刻作出了重要貢獻。先是,蘇軾出生時,兄長和姊姊仍在世,程夫人怎能同時哺育照顧幾個小孩。所以任採蓮對蘇軾能否健康成長至關重要[11] 。 再者,當蘇軾的第一任妻子去世時,兒子只是五六歲,蘇軾剛開始在中央任職,父親不久之後亦去世,家中的「內務」便得靠這位乳母負責了。那時候,任採蓮已年近花甲。

隨着蘇軾的官運升降,任採蓮跟着他四處飄泊, 從此没有回到過眉山老家去。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年邁的她熬不過長途跋涉和南方瘴氣,同年8月病死異鄉。享年72歲 。

蘇軾為這位老僕人寫了一篇墓誌銘。蘇軾不輕易寫墓誌銘一類文字[12] 。就是寫,亦要符合一定條件才肯下筆 。在墓誌銘中,蘇軾沉痛的說,任採蓮對蘇家三代不單有勞,更且有恩。其銘曰:「生有以養之,不必其子也」。這不僅是感謝任氏照顧了自己三代人,更感慨任氏没有自己的兒女侍養天年[13] 。又曰:「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這是無奈,也是歉疚。宋人重視歸葬,被貶黃州的蘇軾卻不能做到。 他所能做到的只是把乳母當作家人一樣來祭祀。

蘇軾當時會是怎麽樣的一種心情?剛從天牢大獄中死裏逃生,經歷了人生中一次重大打擊,眼見一個比自己母親照顧自己更長時間的人去世,一定是很不好受!

注釋

[1] 司馬光《程夫人墓志銘》。請留意司馬光的讚譽之詞,一般只會用來表揚男性的。
[2] 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郡征羌縣(今河南郾城東南)人,以抑制豪強,反對十常侍知名於時,但也因此在黨錮之禍中罹難。
[3] 據蘇轍所寫的《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 蘇軾十歲之前是跟媽媽學習讀書的,之後由蘇洵接力。
[4] 蘇軾《辨賈易彈奏待罪札子》。
[5] 蘇軾《東坡志林.先夫人不許發藏》。
[6] 蘇軾《前赤壁賦》。
[7] 司馬光《程夫人墓志銘》。
[8] 蘇洵《祭亡妻程氏文》。
[9] 古人計算年齡的方法:剛出生是一歲,過了年又長一歲,所以本文中所提及的人物歲數會有正負之差。例如: 出生於1037年1月8日的蘇軾在1037年1月19日(正月初一)已經是兩歲了。詳見王水照,朱剛《蘇軾評傳》。
[10] 蘇軾《乳母任氏墓志銘》,後來任氏也照顧了蘇軾的三個兒子。
[11] 我甚至懷疑,蘇軾那些早逝的兄姊有可能是因為得不到足夠照顧而夭折的。
[12] 蘇軾在《答李方叔十七首之八》 中就明言:「然某從來不獨不書〔亦〕不作銘誌⋯⋯所辭者多矣 」。
[13] 柳立言《蘇軾乳母任採蓮墓誌銘所反映的歷史變化》。
 

作者:張永亮博士 旅居澳洲華人

本系列文章部份原稿曾於《雪泥鴻爪》雜誌(國際刊號:0252-0575),現為增潤版。

延伸閱讀 蘇東坡文章系列:

想像蘇東坡

「聖主如天萬物春」:蘇軾與宋神宗的糾葛

是功還是業:蘇軾的人生到處

「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蘇軾和蘇轍終身不渝的兄弟情

「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成功背後的女人:下篇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