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佳人:貞觀皇帝的徐賢妃

盛世佳人:貞觀皇帝的徐賢妃

才情兼備卻短命早死的徐賢妃

太宗晚年,得一良伴,乃賢妃徐惠。

徐惠,湖州長城人,父親為徐孝德。史載她「生五月而能言,四歲誦《論語》、《毛詩》,八歲好屬文」,天資聰穎,家教亦佳。父親試着讓她模擬《離騷》作詩,徐惠於是寫了〈小山篇〉: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首兩句簡單輕盈,卻勾勒出一幅美人圖。美人眼波流盼,仰望著幽深的岩石,手撫摸着桂花枝條,凝神冥想。後兩句由外在景象轉寫美人心中所想。難得等待千年才與你相遇,為何你要獨自離開?有謂「荃」是一種香草,比喻國君,但徐惠當時並未入宮,「荃」或比喻為一種美好的追求。要之,年紀輕輕已有如此詩才,如此深情,實屬世間罕見。

《舊唐書》有「自此遍涉經史,手不釋卷」,可見徐惠熱愛讀書,而且學問不限於文學,還遍及經史。「於是所論著遂盛傳。太宗聞之,召為才人」,據此,徐惠是憑藉才華洋溢,被太宗賞識,因而入宮。這與武媚娘「太宗聞其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恰成對比。

徐惠創作出神入化,見於後世史官「其所屬文,揮翰立成,詞華綺贍」、「辭致贍蔚,文無淹思」等評語上。若嫌玄虛抽象,不妨看看宋人王讜《唐語林卷四.賢媛》所記故事:

上都崇勝寺有徐賢妃妝殿。太宗召妃,久不至,怒之。因進詩曰:「朝來臨鏡臺,妝罷且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且說太宗傳召徐惠陪侍,徐惠悉心梳妝打扮,以致姍姍來遲。太宗不耐煩,有點生氣。徐惠於是靈機一觸,對太宗嫣然一笑,寫了一首五言絕句,即〈進太宗〉。

這首詩寫得極好。首兩句表面是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背後卻帶有取悅太宗的心思。一清早便來到鏡臺前,這是重視太宗傳召的表現。不止於此,梳洗妝飾完畢,還要反覆端詳,「女為悅己者容」,此乃暗暗透露視太宗為心上人。後兩句來個小幽默,既然自古千金才能買得美人一笑,刻下的我怎能一叫就到,豈不是太輕太賤?明明自己就是著緊,偏要裝作漫不經心,口是心非的女人最吸引,也是最有情調,太宗讀得此詩,怎能不被其聰慧機靈、調皮撒嬌所迷倒,怒氣全消? 「俄拜婕妤,再遷充容」,「帝益禮顧,擢孝德水部員外郎」並非偶然。

徐惠當時雖然是十多歲的少女,但內心始終與國家盛衰、老百姓的生活休戚與共。唐太宗晚年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動員兵馬征伐高麗,導致「百姓頗倦勞役」,徐惠不怕太宗不喜歡,直接上疏進諫,留有〈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全篇是典型的四六駢文,對仗工整,聲律鏗鏘,卻不流於形式堆砌,而能做到文以載道。如

昔漢武守文之常主,猶登刻玉之符;齊桓小國之庸君,尚圖泥金之事。望陛下推功損己,讓德不居。

這是以齊桓、漢武舊事,勸太宗勿居功自傲,要懂得謙讓。

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丘之役,士馬疲於甲胄,舟車倦於轉輸。且召募役戍,去留懷死生之痛;因風阻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無數十之獲;一船致損,則傾數百之糧。是猶運有盡之農功,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眾,喪已成之我軍。雖除凶伐暴,有國常規;然黷武玩兵,先哲所戒。

此反對連年征戰,大膽指責唐太宗窮兵黷武。

妾又聞為政之本,貴在無為。竊見土木之功,不可兼遂。此闕初建,南營翠微,曾未逾時,玉華創制。雖復因山藉水,非無架築之勞;損之又損,頗有工力之費……是以卑宮菲食,聖主之所安;金屋瑤臺,驕主之為麗。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願陛下使之以時,則力無竭矣;用而息之,則人斯悅矣。

這是對大興土木不以為然,強調為政當奉行「無為」的大原則,盡量不干擾老百姓的生活。

夫珍玩伎巧,乃喪國之斧斤;珠玉錦繡,實迷心之鴆毒。

此要求太宗節制物質欲望,別沉迷「珍玩伎巧」、「珠玉錦繡」。

由「太宗善其言,優賜甚厚」,他對這位年輕妻子的直言極諫,是相當欣賞的。說不定,他在她身上,看到年輕時長孫皇后的影子。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 649 年),唐太宗駕崩,徐惠「追思顧遇之恩,哀慕愈甚,發疾不自醫」,「不肯進藥」,決心「得侍(太宗)園寢,吾之志也。」唐高宗永徽元年,徐惠病卒,年僅二十四歲,高宗追封她為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有謂徐惠甘願為情殉葬是假,承受不住大好年華被糟蹋,再有才華亦永無出頭之日,餘生孤獨地出家守陵才是實相。徐惠是在心灰意冷下才患了重病,拒絕服藥則想盡早得到解脫。時日久遠,已不能考。可是,由武媚娘經過感業寺的曲折,即變得心狠手辣,為了留在宮中,扳倒王皇后,不惜扼殺親生女嬰,太宗死後其後宮明顯過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徐惠因絕望而尋死不是沒有可能。

[主要參考資料]

1. 劉昫等,《舊唐書.賢妃徐氏傳》

2. 劉昫等,《舊唐書.則天皇后紀》

3. 歐陽修等,《新唐書.太宗賢妃徐惠傳》

4. 王讜,《唐語林卷四.賢媛》

David Lai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喜歡文史哲。

圖片: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