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國大將軍——西魏宇文家的定海神針

柱國大將軍——西魏宇文家的定海神針

西魏有「八柱國」,指八位柱國大將軍,今考查各人背景如下:

1. 宇文泰

代郡武川人。六鎮兵變,隨父親加入鮮于修禮的起事隊伍,亂事被爾朱榮平定後,宇文泰成為其部將賀拔岳麾下。爾朱氏敗滅,高歡掌權。北魏孝武帝密詔賀拔岳,欲以之牽制高歡。賀拔岳為侯莫陳悅所殺,宇文泰代領其眾。

2. 李虎

賀拔岳的心腹,賀拔岳遇害後,諸將擁戴宇文泰,李虎最初不同意,後歸附宇文泰。

3. 元欣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孫,以宗室身份位列八柱國,周旋於宮廷而不領兵,所謂「魏廣陵王欣,元氏懿戚,從容禁闈而已」(見《周書.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傳》)

4. 李弼

祖上曾為後燕官員,跟隨爾朱天光征戰,隸屬於侯莫陳悅。侯莫陳悅害死賀拔岳,李弼對賀拔岳之死持同情態度,《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

魏南秦州刺史隴西李弼說侯莫陳悅曰:「賀拔公無罪而公害之,又不撫納其眾,今奉宇文夏州以來,聲言為主報仇,此其勢不可敵也,宜解兵謝之!不然,必及禍。」悅不從。

李弼後來投奔宇文泰。

5. 獨孤信

雲中(今山西大同)人,其祖先出自匈奴。祖父為武川鎮防禦柔然的鮮卑貴族。獨孤信初投葛榮帳下,後投北魏爾朱榮。高歡掌權,他單騎跟隨北魏孝武帝西奔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與他是同鄉,世居武川。

6. 趙貴

祖父趙仁,舉家遷到武川。趙貴為爾朱榮別將 (配合主力軍作戰的部隊將領),從賀拔岳平關中,賀拔岳死後擁戴宇文泰。

7. 于謹

祖先是北魏初期大將,鮮卑勿忸于部落首領。從爾朱天光與高歡交戰,天光敗,于謹西行入關投奔宇文泰。

8. 侯莫陳崇

來自鮮卑族侯莫陳,代郡武川人,十五歲隨賀拔岳和爾朱榮征葛榮,賀拔岳死後投奔宇文泰。

不難發現,除了元欣,其餘七位都曾為爾朱氏、賀拔岳部將,後西入關中。另外,他們要麼是胡人 (宇文泰、元欣、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要麼是胡化漢人 (李虎、李弼),胡人中宇文泰、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出身代郡武川鎮。

爾朱榮,鮮卑化的羯人,憑借鎮壓六鎮兵變,迅速壯大軍事實力。在北魏孝明帝與胡太后的鬥爭中,他站到皇帝一邊。孝明帝被殺,爾朱榮藉口為帝復仇,殺奔洛陽,沉胡太后等人於河,史稱「河陰之難」。

值得注意是「河陰之難」非只針對胡太后,更針對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以及出仕北魏政權的漢人世家大族。受害者中,盧仲宣出身范陽盧氏 (《北史.盧玄附盧仲宣傳》),崔忻出身博陵崔氏 (《魏書.崔鑒傳》),崔勵出身清河崔氏 (《魏書.崔光附崔勵傳》),這些都是地方郡望。又從他對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不加芟翦,終難制馭。」(《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爾朱榮顯然厭惡漢化及遷都,此也是代郡武川軍人喜歡跟隨他的主要原因。

賀拔岳,祖父為武川鎮軍主,父親為懷朔鎮統軍。「河陰之難」中,賀拔岳領二千鐵甲騎兵充當先鋒,盡數圍殺滿朝文武百官。換句話說,他是爾朱榮理念的忠實支持者、貫徹執行者。「八柱國」多出賀拔岳麾下,或對賀拔岳同情,有價值觀相契合的因素在。

相比之下,高歡雖為胡化漢人,卻標榜自己出身渤海高氏,接受門閥歧視的歪風。這在代北武川軍人看來,無疑是教人側目甚至忿恨 (近日讀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黃氏提到「創建東魏政權的高歡父子雖習於鮮卑,但東魏、北齊確能繼承北魏遷都洛陽後漢化的傳統,其文化遠高於西魏、北周……其實宇文泰建立的關隴集團……更是一種落後的表現」)。尤其甚者,他竟密令侯莫陳悅斬殺賀拔岳,並派侯景接收賀拔岳的部隊。《周書.賀拔岳傳》:

三年,岳召侯莫陳悅於高平,將討之,令悅為前驅。而悅受齊神武密旨圖岳,弗之知也,而先又輕悅。悅乃誘岳入營,共論兵事,令其婿元洪景斬岳於幕中。朝野莫不痛惜之。

《周書.文帝紀上》:

時齊神武遣長史侯景招引岳眾。太祖至安定,遇之,謂景曰:「賀拔公雖死,宇文泰尚存,卿何為也?」景失色,對曰:「我猶箭耳,隨人所射,安能自裁!」景於此即還。太祖至平涼,哭岳甚慟。將士且悲且喜,曰:「宇文公至,無所憂矣。」

價值觀不合,還要使出陰謀詭計殺人、收兵,所殺更是大家心目中的好上司,難怪「八柱國」棄高歡而入關中!

「八柱國」配上「十二大將軍」,形成「關隴集團」的雛型。「十二大將軍」有元贊、元育、元廓、宇文導、侯莫陳順、達奚武、李遠、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王雄,幾乎全是鮮卑人。

楊忠是隋文帝楊堅之父。獨孤信生三女,其中一位嫁楊堅而為獨孤后,另一位嫁唐國公李昞,李昞是唐高祖李淵之父。李弼是「蒲山公」李密的曾祖父。可以說,隋唐歷史的發展,不能離開「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其與西魏、北周一脈相承,乃一延續體。

David Lai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喜歡文史哲。

圖片:電視劇《獨孤天下》劇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