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對石頭講佛法的竺道生法師

「對牛彈琴」?對石頭講佛法的竺道生法師

除了僧肇,道生也是「什門四弟子」。據《高僧傳》:

竺道生,本姓魏,鉅鹿人……生幼而穎悟聰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愛而異之。後值沙門竺法汰,遂改俗歸依,伏膺受業。

竺法汰與道安為同學,曾師事西域僧人佛圖澄。

圍繞着道生,有「一闡提成佛」和「頑石點頭」的故事,每為後世所傳誦。

據《東林十八高賢傳》記載:

法師道生……師又以法顯三藏所翻《泥洹經》本先至,經云:「除一闡提,皆有佛性。」師云:「夫稟質二儀,皆有涅盤正因。闡提含生之類,何得獨無佛性?蓋是經來未盡耳。」乃唱「闡提之人,皆得成佛」。時大本未傳,孤明先發。舊學僧黨,以為背經,遂顯大眾,擯而遣之。師正容誓之曰:「若我所說背經,當見身癘疾。若與實相不背,願舍壽之日,踞獅子座。」遂拂衣而行。及後《大經》至,《聖行品》云:「一闡提人,雖複斷善,猶有佛性。」於是諸師皆為愧服。

印度是實行種姓制度的社會,在佛教裡,有所謂「五種姓說」,指涉有情眾生的法種根器差別。「五種姓」包括:菩薩、緣覺、聲聞、不定、無姓 (《成唯識論述記》),前四者皆有成佛的可能,唯獨無姓,又名「一闡提」,《大涅槃經》卷五:「一闡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攀緣一切善法」,卷十九「一闡提者,不信因果,無有慚愧,不信業報,不見現及未來世,不親善友,不隨諸佛所說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闡提,諸佛世尊,所不能治」。「一闡提」不能成佛,乃印度佛教的共識。可是,其到了道生之手,竟一百八十度轉變,高呼「一闡提人皆得成佛」。

道生提出「一闡提成佛」時,《大涅槃經》「犯四重罪、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有佛性」尚未傳譯至中土,他因此受到鋪天蓋地的圍攻,指責其離經叛道、妖言惑眾。孤立無援的道生,懷著失落的心情,前往虎丘山。《東林十八高賢傳》:

師被擯南還,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至闡提處,則說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說,契佛心否?」群石皆為點頭。

道生始終堅持自己的說法未有違背佛教教義,於是走到一堆石頭面前,為石頭講佛法。那些石頭彷彿真有所了悟,紛紛向道生點頭,這便是「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由來。

誠然,道生「一闡提成佛」說令佛教變得更平等。平等在中國儒家傳統不成問題,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曰:「塗之人可以為禹」。但佛教從印度來,有階級觀念,要跳出而另開平等,殊非易事,道生憑藉非凡悟性,從「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悟出「一闡提」也不例外,這變相令佛教中國化。往後如天台、華嚴、禪宗,皆共認眾生皆可成佛,反而唯識宗堅持「五種姓說」,在中國聲勢最弱,流傳不廣。

另「頑石點頭」一事,撇開真偽不論,道生明白承認死物也有佛性,這一看法,後來被朱夫子吸收消化,挪用到儒家中,遂認為死物都稟有天理。

David Lai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喜歡文史哲。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