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宮中大名鼎鼎女性政治家,她們大部分擁有着狠辣的政治手腕,但始終垂簾聽政。而唐朝中,武氏卻成功建立後周。有學者提出,武則天獨特的成功是由於唐朝臣民對女性參政的態度較其他朝代寬鬆所致,但筆者無法苟同。事實上,筆者認為武則天的登位成功主因她個人成熟的政治手段所造就的,並非唐代女性與女權的成功。
原不受寵、身處逆境武則天入宮之初,亦只是宮廷勢力爭鬥中的棋子。在宮中,她對皇后「下辭降體事後」,對宮女「伺后所薄,必款結之,得賜予,進以分遺」。不久,武则天「未幾大幸,拜為昭儀」。武則天的野心也越來越大:「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後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誌。」此後,在唐高宗的幫助下,除去了元老大臣種種障礙。
但武則天亦未止步於此。她推動唐高宗新修《姓氏錄》,提高門第;又五次躬行親蠶之禮,提高人望。唐高宗染病後,武則天順利參政,但唐高宗亦對此不滿,更「同東西臺三品上官儀議之。」上官儀崇尚儒學,提出「皇后專恣,海內所不與,請廢之。」上官儀已草擬廢後詔書;然而,武則天的線人「左右奔告於后」,她亦與唐高宗溝通。而唐高宗為推卸責任,曰:「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不久,上官儀便被處斬。她免於被廢,更剷除了異己。
類似事情在當朝並不少。傳統儒家教義有「牝雞無晨,牝雞司晨,為家之祭」一說。上元二年,「上苦風眩甚,議使天后攝知國政」,中書侍郎同三品郝處俊曰:「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後尚不許皇后臨朝,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傳位於天后?」不認同女性參政;垂拱二年,武則天為得民心,据天人感應理論,將湧出的山丘視為祥瑞,四方畢賀。而儒生俞文俊卻上書言「今陛下以女主處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隔塞而山變為災。」俞文俊觸怒武則天,終為六道使所殺。
雖然他們並無成功阻擋武則天登位為帝,但即使她積極扶植勢力,仍有眾人反對。於培植人才方面,據史實記載,第一,她為培養個人在外廷的勢力,令文人「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樂書》,凡千餘卷。時又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再而,她突破舊制,參與泰山的封禪大典,更推動唐高宗「三品以下並賜爵一等,四品以下加授一階」以收買人心;其三,她于上元元年,進號天后,建言十二事,如「勸農桑,薄賦徭」、「給復三輔地」、「廣言路」。
誠然,唐朝女政治家確實較其他朝代多。但於筆者淺見而言,女性較少受禮教束縛而能躍升政壇是因果顛倒的看法。上官婉兒入後宮作奴婢,才得以被武則天培養:「年十四,聰達敏識,才華無比。天后聞而試之,援筆立成,皆如宿構」,作女尚書。而上官婉兒當時亦屢次勸說韋后效仿武則天「時昭容上官氏常勸後行則天故事」,而她亦實踐「時安樂公主志欲皇后臨朝稱制,而求立為皇太女,自是與後合謀進鴆。」如武則天的就位經歷般爭權;韋后又任用韋氏子弟,可見她望權傾朝野,惜最終死於唐玄宗發動的政變。
而唐朝女詩人大都是在武則天死後才出現。據文獻記載,唐人認為女性學習文學有助於家族後代成長,《女論語》、《女孝經》出自於唐代女詩人,但内容卻為對女性的訓誡。唐人多認為女性學習的緣由并非晉身仕途。如魚玄機所言:「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羡榜中名。」唐朝女性在考科舉時終究無法與鬚眉爭雄。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武則天稱帝成功並非主因禮教寬鬆;觀乎武則天的得位過程,她聰敏、強勁的政治手腕才致使她開創歷史先河,借郭沫若先生為武則天寫的一副對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由此可見,武則天的成提高了女性權力,從自她登位後朝廷重要的女官接踵而至,以及影響深遠的宮廷政變可証。
鄭振彥
中二級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第十三屆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
初級組一等獎作品
圖片:電視劇《武則天》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