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從歷史中吸收教訓

以史為鏡,從歷史中吸收教訓

 主禮嘉賓康陳翠華副秘書長、梁萃行教授、何會長、丁教授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對獲頒發青年史學家年獎,本人深感榮幸及鼓舞。衷心感謝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碩士同學會以及國史教育中心舉辦活動,令我有機會向各位專家學者討教,得蒙指導,更是獲益殊多。趁此良機,我也分享一下學習歷史的經驗以及看法。

  梁啟超先生說過,做學問是因為趣味。我和許多人一樣,也是由三國故事開始認識中國歷史。此外,我亦從身處之地,日常生活中瞭解歷史。看看學校圖書館的地方志,或者向長輩問東問西,瞭解過去的香港,體會地區的變遷。慢慢,我明白歷史不但是故事、生活,更記錄了事物滄海桑田的原由,這對喜歡尋根究柢的我而言,研習歷史確實有趣。

  而隨所學所思增長,我對研習中史也有更深層想法。首先,研習歷史能讓我追本溯源,瞭解形成今天現狀的過程。大如朝代、經濟,小如一地區、一人的轉變,都可以從歷史中瞭解。以香港為例,宏觀而言,是中國與近代被逼簽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才造就香港這個獨特的殖民地。而微觀而言,如香港仔一地,不但是香港的名稱由來,其發展便反映了香港的經濟轉型。本是一小漁港,在轉口貿易興旺變成了船塢,工業昌隆時亦有不少工廠,而當造船業衰退後,船塢便被改建為住宅區,成為不少人的安居之所。這不但是地方史,更是香港經濟史的縮影。歷史最令我著迷的地方就是可以小見大,從而慢慢建構出全貌。

  更進一步,我希望在了解到史實之後,可以「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分析歷史發展原理及因由。在研習史實及歸納不同學者之講法的過程中,可以得出自己的見解。當然,龐大的課題可能讓人難以入手,但正如梁啟超於《治國學之兩條大路》所說,我們要求博求通,必先從自己性情相近之專門者去做,從極狹的範圍中生出更博。所有史學大師都是從其專門所學推而廣之,而能讀通歷史。所以,我相信只要繼續研習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深耕細耘,當中所得,必定能令我思考得更全面、更備史識。

  知道過去,又如何連結到未來呢?面對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見證着風雨飄搖的香港,我相信學習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在了解到真相及原理後,便要以史為鏡,從歷史中吸收教訓向前。

  要從歷史中總結歷史規律,固然困難重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甚至指「歷史給我們唯一的教訓,就是我們無法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但我認為這是必須要嘗試的。歷代統治者甚至毛澤東等也以《資治通鑑》為治國參考。二戰時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是因他熟悉歷史,才能發揮英明領導。這些例子便證明,歷史古為今用並非虛言。當不讀歷史的人在施政或管治重蹈覆轍,或者典解歷史強行套入現實,提醒他們,正是我們讀歷史之人的責任,是對社會應有的一份承擔。縱使最終未能幫助社會,在個人的進退上也可學以致用。

  最後,我要感謝母校對我的栽培,予以研習的空間及機會,讓我在歷史研習道路上追求理想。特別是中史科主任許黎佩珊老師及陳綠南老師,如果沒有她們的指導,推薦我參加不同比賽和活動,藉此增廣見聞,擴闊視野,我今天也不會有機會站在台上略述淺見。更由衷感謝父母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鼓勵。記得以前一家人一齊看《雍正王朝》等歷史改編的電視劇,還有他們第一套買給我的《三國演義》,雖然這些不是正史,但卻是啟蒙我對歷史的興趣。所以我深信,推廣歷史,研習歷史,絕對應該從通俗文化入手,希望更多人從中知道歷史的可貴!

  再次感謝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同學會青年史學家評審委員會對我的肯定和鼓勵。祝願會務蒸蒸日上,讓更多有志研習歷史的同學,從中得到裨益!這次得獎,將繼續鞭策我更好地裝備自己,推廣歷史,謝謝。

周正賢同學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現為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一年級生。

第八屆青年史學家年獎獲獎感言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