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讀歷史?

為何要讀歷史?

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本人十分榮幸能獲頒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在此我要先感謝香港大學中史研究文學碩士同學會以及國史教育中心籌辦是次活動,給予我不可多得的機會向多位專家學者請教,在研究國史的路上為我指點迷津,拓闊我的眼界。同時,我亦在此表達我對母校——筲箕灣官立中學的謝意,若非母校一直對我悉心栽培及鼎力支持,恐怕我亦無法有此良機增廣見聞。站在台上,機會難逢,我亦在此分享一下我對歷史的看法及願景,希望個人淺見能為各位在研究歷史的路上給予少許參考。

我想先請問各位:為何要讀歷史?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漸見起色,為了產業升級,社會對理工及商科的人才推崇備至,而作為人文學科的歷史則被冷落。社會氛圍似乎在告訴我們:歷史無用。但事實真的如此?其實歷史之用不可估量,亦無處不在。

歷史是我們前行的路標,為我們排除了些不可行的方法後指引我們邁向理想。想當初周代封邦建國,大封諸侯屏藩周室,但在血緣關係被時間稀釋後,天下不免於分崩離析,各國兼併篡弒不息。秦代李斯鑒於周代成敗俱因封建而建議全國實行郡縣制,而以郡縣作地區行政劃分的影響時至今日亦極為常見。正是歷史排除了以封建為主導的行政劃分致令後世破格求變,找尋其他有利施政的制度;而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君主制被廢除,國家跌跌碰碰地開展了百餘的共和制。前人不知前路能否到達名為「理想」的目的地仍冒險前進,在分岔路上跌個焦頭爛額,而他們留下的血跡正是歷史的路標,為國人一次又一次地修正國家的發展方向,而今後我輩亦將秉承歷史的責任開拓新的航線。我輩深知理想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有歷史記下我們的行徑就足以繼續引領後人趨向理想,為萬世開太平。

除此之外,歷史尚能避免後人犯下重大錯誤之用。雖然以後世的標準評價古人的行為略有不公,如以現今追求民主自由的標準斥責封建制對庶民不公平、批評明清君主極權令臣下難以輔政。歷史始終在進步,我亦希望後世的人責備我們的不盡不善,因為只有在對過去不停的反思中我們才能向理想邁進。

我亦認為歷史這一科應在「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開拓更多可能性。透過重新整理歷朝歷代的特徵,我們可以歸結出時代發展趨勢,例如近代學者內藤湖南提出「唐宋變革論」,啟發後人在劃分中國歷史階段上提出更多看法。此乃歷史研究縱向的拓展。

而古代修史時有為君王服務之用,如《資治通鑑》本意就是為君王提供致治良方,但現今的治史則應「為人民服務」,為國民謀福祉,如整合近代列國的金融史可供普羅大眾創業或投資作參考,又或編撰各國的音樂史供音樂人揉合新舊、破舊立新。此乃歷史研究橫向的延伸。

魯迅說:「人生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是一小塊煤。」也許我輩積極鑽研歷史到多年以後亦只得小小成就,但歷史是永恆的,它會由前人交到我們手中,再由我們遞給後人,完成傳承。歷史就如史學家吳晗所說般是一份「無比珍貴的遺產,是值得我們自豪的。」願我輩中人繼續探究歷史,留下屬於我們民族的不世遺產。謝謝。

第九屆青年史學家年獎獲獎感言

 關浚鋒同學 曾就讀筲箕灣官立中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一年級生。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