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朝(618-907)第十六任皇帝,史家以「小太宗」稱譽宣宗李忱(810-859,846-859在位)能締造中興。究竟他是否與此匹配呢?對於唐朝終未能真正中興,他需要負上甚麼責任?
第一,唐宣宗用人不當。作為敬宗(李湛,809-827,824-827在位)、文宗(李昂,809-840,826-840在位)、武宗(李炎,814-846,840-846在位)叔的宣宗李忱,依靠馬元贄(生卒不詳)等宦官,叔繼姪位。他登基後著手正其位,先收復河湟三州七關,又誣穆宗(李恆,759﹣824,820﹣824在位)為弒逆憲宗(李純,778-820,805-820在位)之黨,急欲証明自己直接繼承憲宗。為了擺脫前朝影響,他罷貶前朝受重用的「忠臣」李德裕(787-850),而任用庸才白敏中(792-861)為相。其後宣宗用人更是不濟,崔鉉(生卒不詳)、令孤綯(生卒不詳)拜相,二者皆為李宗閔(?-846)舊黨。崔鉉秉政時期,在朝大行朋黨,提拔親信鄭鲁(生卒不詳)等人,並受到於大中初期復辟的宦官的奧援;令孤綯更是荒唐,排擠優才,尤好延攬同氏為官,引致時人冒充令孤氏,又不敢抑制宦官。宣宗棄尊彝而寶康壺,大中之政為此三佞臣所把弄而敗已。
第二,唐宣宗沒有把握經濟契機。武宗推動「會昌滅佛」,收膏腴田地數十萬頃,還俗僧人26餘萬。隨著兩稅戶因僧人還俗而上升,唐朝稅收亦會逐步上揚。然而宣宗急於「去武宗化」,重新興佛,重建寺廟,非但沒有好好運用前朝所定下的經濟基礎,反縱容僧人,動搖中興的經濟根本。
第三,唐宣宗在抑制宦官方面未能貫徹始終。武宗以「政歸中書」政策壓抑了仇士良(781-843)宦黨的影響,並於前期以分散宦官世家之法分散王宗實(生卒不詳)以及楊玄略(生卒不詳)等黨,減低了宦官結黨篡權的可能。但最後宣宗晚年對宦官又復歸縱容,而宣宗逝後繼立之事為宦官王宗實所控一事上,可見宣宗為後世所稱頌之抑制宦官之績,實乃華而不實,可見他比憲宗、穆宗更為不足,更遑論與太宗相比?隨勢而行,宣宗的確抑制宦官的之勢,惜仍以縱容告終!
第四,宣宗未有妥善整治藩鎮與及外交問題。武宗朝尚且借幽州陳行泰(?-841)等亂事,以朝廷親信張仲武(?-849),贏得幽州順命;宣宗則於張仲武死後盧龍內亂中處於被動,除了拜逃到長安的張直方為金吾大將軍外,僅順從盧龍要求,可見其對河北情形的愚昧。此外,大中五年(851)八月,吐蕃內亂,張議潮(799-872)乘機收復河湟十一州來降,宣宗除了封其為歸義軍節度使,卻沒有提供其他補給及軍隊接應,可見宣宗君臣對歸義軍與對幽州藩鎮無異,皆不予理會,並未有匡正地方以及外交之威脅。
觀大中一朝,君主先向前四帝作出報復,罷免能臣,又縱庸擾國,於抑制宦官以及開疆拓國之事上亦乏善可陳,縱是任內無大亂,亦不能視作中興。宣宗承武宗而立,本坐擁最佳機會中興,卻施政失當,令唐中興無望,終五十年後亡。太宗用人唯才、宣宗棄能臣如敝屣;太宗開疆拓土,宣宗屢陷被動,筆者認為唐宣宗比元和(805-820)之政仍有所不及,至於「小太宗」云云,乃不值一哂!
參考古籍
歐陽脩、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新唐書》(上海:同文出版,1884年)。
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裴庭裕:《東觀奏記》(藝文印行,1965年)。
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
王夫之:《讀通鑑論》(台北:中華書局,1980年)。
參考書目
黃永年:《唐史十二講》(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呂思勉:《唐朝大歷史》(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年)。
溫庭筠:《溫庭筠詩集》(上海:掃葉山房,1910年)。
黃樓:《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
王德忠:《唐武宗.唐宣宗》(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
宇杰:《奇皇怪帝: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北京:團結出版社,1997年)。
參考期刊
張箭:〈會昌禁佛經濟成效研究——籍沒寺田數、還俗僧尼數及其領田數考〉《中國經濟史研究》(四川:四川大學歷史系.2009年01期)。
第六屆「香港中學中史研習計劃」初中組一等獎
香港華仁書院 中三W 李納祈
照片:電視劇《宮心計》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