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通史研究:電車的發展與城市的變化

香港交通史研究:電車的發展與城市的變化

對於香港社會來說,這耳熟能詳的聲響是對香港人窮一生奮鬥的一個印證,是陪伴他們默默耕耘將東方這個不為人知的城市造成一顆燦爛明珠的好夥伴。它自上世紀初啟,一直穿梭在香港島北部,為市民大眾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務。正因其價廉物美,用途漸廣,成為了香港交通網絡的重要一環,間接帶動了香港的經濟起飛。踏入千禧年代,其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地位雖已被路線縱橫交錯的巴士及覆蓋全市的港鐵所取代,他依舊秉持誠心服務乘客的決心,不斷改善其服務質素,以揉合懷舊和休閒為主調繼續在香港的街道上行走。

在香港辦電車這一個設想早於1881年提出[1],目的是因應當時日漸增長的人口所作的一個措施。1902年,「香港電車電力有限公司」於英國成立[2],翌年啟動鋪設電車專用路軌。1904年7月30日,第一輛電車正式投入服務[3],開展了超過一個世紀的行走。

香港電車與香港的興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日佔時期,可投入服務的電車因受戰火波及由戰前的一百零九輛銳減至十二輛,電車的經營大受打擊。[4]戰後,隨著香港經濟起飛及社會高速發展,電車業務亦蓬勃起來。作為當時社會的其中一個象徵,香港商業及社會發展均以不同形式體現於香港電車的發展中。在以下的篇幅我將從香港電車的發展探此都市的社會、商業及人文變遷。

就社會變遷而言,香港普遍的價值觀隨時代的步伐日漸進步。上世紀70年代,香港女性的地位得到顯著提升。1971年,電車公司開始聘用女車長及女售票員[5]。至1990年代末,在電車公司所聘用的300多名司機中,女性佔了20多名。為照顧女性作為家庭主婦的需要,電車公司安排女車長只需在繁忙時段上班,其餘時間則可回家料理家務。[6]在傳統華人主導的社會中,車長等職業均為操糙而重要的工作,不是女性能力所及之職業。然而,在深受西方文化薰陶的香港社會中,男女平權的思想逐漸成為主流價值觀一部分,女性地位因而得到相應的提升。至70年代開始,為保障女性在婚姻、教育、遺、就業等方面的權利,政府均多次進行立法,為和改善女性的權益,帶來了實質的成果。[7]作為普羅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電車公司的決定無疑是充分體現了社會的進步。

世界各地許多交通工具均設有類似「頭等」和「三等」的坐位或車廂,前者提供較為優質的服務,後者則提供較為平民化的服務。此制度一說是純屬經濟及商業上的考慮,較富有的乘客可以較高的價錢換取較優質的服務,公司亦從此得到較高利潤。然而,此制度在更多的地位則帶有種族、階級或性別歧視之意。例如1991年前在仍實行種族隔離[8]的南非,若然一個黑人坐上火車的頭等車廂,很快就會被粗暴地趕走。由此可見此種制度很多時候蘊含歧視之意。

1972年,電車公司決定不再設「頭等」和「三等」,劃一收費[9]。此舉有重大教化意義,使公共交通具不再淪落為促成歧視的工具。從此,我們可以窺探刻香港逐漸走向一個更為包容,尊重人人平等的社會。

就商業發展而言,電車體現了香港步向一個完全由市場主導的商業化大都市。電車公司所作的商業決定俱根據市場供應和需求,例如於1965年,為擴充電車載客量,引進了10輛單層拖卡,附設於普通雙層電車後面[10]。然而,由於此舉未獲公眾廣泛使用,故於1982正式廢除。

商業化都市講求競爭,服務性行業需不斷提高服務質素,保持競爭力,才能生存。1976年,電車公司把收費錢箱引入車隊,設於車頭司機位旁邊,乘客須自備輔幣,不設找贖,並淘汰售票員制度,大部分售票員都被訓練成為車長。[11]此改革能節省開支,縮短停站上客的時間,達至經濟效益,從而保持市場競爭力。這反映出公共業務面對來自多方,包括私人業務的挑戰,若冀生存,勵必改革,使香港整體的商業競爭日趨成熟。

經濟學上探討公司的業務擴張時,衍生出一個名叫「側面擴張」為理論,意指公司向相關而不互相競爭的產品拓展,從而分散投資,減低投資的風險。電車公司自上世紀已意識到只單方面提供電車服務,某天若遭遇巨大競爭,必轉轉盈為虧。1976年,電車公司創辦了電車出租服務,任何大都可以租用電車作私人用途。1985年,電車公司推出「電車派對服務」,任何人都可以租借電車在車上舉行私人或團體性質的慶祝活動。[12]這反映出香港無論公營或私營企業,都趨向多元化業務發展,成為香港日後商場生態主要特點。

電車最引人入勝的一部分乃其車身廣告。自上世紀30年代,電車車身首次出現了廣告圖案。[13]在1970年代,一輛電車的車身可分為八個廣告區域,分別出租給不同廣告用戶,故此一輛電車可能會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廣告。[14]到1980年代,電車車身廣告一切由電腦印刷技術製作。而到1990年代,廣告用戶可租用整個電車車身作廣告宣傳。[15]這反映出香港廣告業日漸蓬勃,商人以公共交通工具作宣傳的方法普遍化。

最後,就人文發展而言,電車反映了香港人對文化保育越來越重視。1986年,第一輛充滿懷舊氣息,上層為半開篷式設計的古董電車(車號28)建成,供公眾、遊客租用作私人派對或宣傳用途。翌年,車號128的古董電車(車號28)建成。[16]電車公司願意斥資重塑電車昔日雄風,反映港人對保育香港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

2015年,智仕顧問公司指電車佔德輔道中三成道路面積,是導致中環交通經常性擠塞的主因。因此,他們倡議並向城規會申請拆去中環至金鐘的電車路段,此舒緩交通擠塞問題。此舉引來社會極大回響,認為此乃對電車及香港文化莫大侮辱,故群起反對,最終城規會否決申請。香港人隨了重視商業錢財利益外,對社會整體的人文狀況及生活質素亦倍增重視,是一種良好的變遷。

從電車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窺探到中國於上世紀初所面對的困難和發展。[18]早期香港市面流通貨幣未完全劃一,因中國硬幣含銀成份與英國硬幣不同,銀行在折算電車公司收益時造成差額,令電車公司受損失,遂宣佈不接受中國硬幣付款。這反映中國貨幣在國際認受性低且價值低,國家不願以此作交易,從而顯現出中國經過多次改革甚至革命後經濟上仍然落後,不能與世界接軌,是近化中國面對一大難題。另外,在民初時期,上海英商電車曾經使用與香港電車同型號的單層電車,後來發展成上海有軌電車網絡,從此可見在共和初期,中國為求盡快發展及與世界接軌,允許從西方引進技術或保留在清末列強租界內建設,從而加速中國發展。

總括而言,香港電車作為香發展的重要見證人及參與者,無論在社會、商業抑或人文方面都能體現香港都市變遷,更反映到中國於上世紀初所面對的困難。它的經濟和文化意義是大眾決不可忽略,願香港電車能在未來繼續提供良好的服務,並向多方面發展,在懷舊及摩登中走一條正確的路線,延續其傳奇。

註釋:

[1]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頁1。

[2]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電車史話(https://www.hktramways.com/tc/our-story/)                                                                                                                                                    

[3]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頁1。

[4]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頁24。

[5]何耀生 : 《叮叮!電車之旅》(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頁8。

[6]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頁89。

[7]婦女事務委員會(2011)。香港婦女發展目標。香港:勞工及福利局

[8]南非種族隔離(南非語:Apartheid)為1948年至1994年間南非共和國在南非國民黨執政時實行的一種種族隔離制度,當時佔大多數的黑人,其包括集會、結社的各項權利受到大幅限制,維持歐洲移民的阿非利卡人的少數統治。種族隔離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當時執政黨就是以阿非利卡人為主的南非國民黨,也在當地由南非託管的西南非實施,一直到1990年西南非獨立成為奈米比亞共和國為止。

[9]何耀生 : 《叮叮!電車之旅》(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頁8。

[10]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電車史話(https://www.hktramways.com/tc/our-story/)                                                           

[11]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電車史話(https://www.hktramways.com/tc/our-story/)                                                           

[12]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頁100。

[13]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頁80。

[14]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電車史話(https://www.hktramways.com/tc/our-story/)

[15]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頁82。

[16]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電車史話(https://www.hktramways.com/tc/our-story/)

[17]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頁100。

[18]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頁20。

參考書目:

何耀生 : 《叮叮!電車之旅》(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

張順光 : 《香港電車》(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

第七屆「香港中學中史研習計劃」

高中組一等獎

喇沙書院尹子華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