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諸葛亮南征對現今雲南地區的影響

論諸葛亮南征對現今雲南地區的影響

諸葛亮南征的背景

在東漢及三國時期,蜀漢南部的益州(今雲南晉寧縣東)、浙江(今貴州福泉)、永昌(今雲南保山)、越巂(今四川西昌東南)被統稱為南中,是少數民族與漢人雜居之地,當地豪強經常反抗官府。《三國志·後主傳》有過記載:「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闓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巂夷王高定亦背叛。」(註1)同時,當時夷陵大敗,諸葛亮因而閉關鎖國,休生養息,終於在建興三年(225年)親自率兵攻打南中。

諸葛亮南征是否是一場失敗的軍事行動,意義何在?

在《三國志》張嶷傳、呂凱傳、馬忠傳等中均有記載在諸葛亮南征後南中仍有多次反叛,不少史學家因而認為南征「攻心為上」(註2)的策略是失敗的。但是,南征果真沒有意義嗎?

第一,雖然在南征之後,南中(今雲南地區)並未徹底被平定,但此後發生的叛亂遠到不了動搖國本、需要一國之相親征的程度。而諸葛亮也深知孟獲一人無法代表南中各地豪強,因此才採用「不留外人,不留兵」的懷柔政策,安撫民心。從此出我們可看出南征真正的意義只是追求夷漢粗安,在北伐時確保後方穩定,而不是征伐南中,擴張蜀漢的版圖。

第二,南中豐富的物產資源是北伐最大的資金來源之一,是所謂「軍資所出,國以富饒」。當時夷陵之戰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國內的資源不足以支撐北伐如此龐大的開支,因此只能通過南征獲取南中資源。在《資治通鑒》中有記載:「亮於是悉收其俊傑孟獲等以為官屬,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以給軍國之用。」(註3)恰好說明南征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是在短時間內得到南中的財富物資,而非征討。

諸葛亮南征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

著名政治家及軍事家毛澤東曾評價過:「諸葛亮會處理民族關係,他的民族政策比較好,獲得了少數民族的擁護。這是他的高明處。」(註4)由此可見,南征對於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首先,諸葛亮南征以及之後對於南中的管理使當時的少數民族與漢族有了較大規模的接觸,這加強了少數民族和漢族的融合,壯大了華夏民族,充實了民族的內涵。諸葛亮在南征之後也採用了自治的政策,例如在被任用的五位太守(李恢、呂凱、王伉、馬忠、襲祿)中有三位是南中人,其中唯興古郡不可考。這比用純粹的武力征服更能使少數民族接受,民族之間關係融洽。南中少數民族接受漢人也間接導致後世雲南地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其次,諸葛亮管治嚴格,而南中底層的官員大多品行優良、能力出眾,不敢有瀆職等行為。張嶷、馬忠等人在南中聲望極高,受到百姓愛戴,其中一大原因便是他們奉公職守,改善了當地吏治以及人民的生活質素。這使得南中人民生活穩定,經濟得以長遠進步,為後世雲南地區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諸葛亮在壓榨南中資源時也必定會幫助提升南中的生產力。在《滇載記》中有記載:「諸夷慕武侯之德,漸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諸部於是始有姓氏。」(註5)同時,《滇考. 諸葛武鄉侯南征》中也證實了這一點:「(亮)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彝眾感悅。」(註6)而且,相傳今雲南地區苗族生產的「諸葛錦」、壯族編織的「諸葛侗錦」,皆是吸取蜀錦編織技術而成。由此可見,南征為當時較為落後的雲南地區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技術,推動了雲南商業、紡織業及農業的發展,使得它快速融入中原,這對今日雲南的影響極其深遠。

四、總結

南征不僅穩定了當時蜀漢動蕩的政局以及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活,而且對雲南地區日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峒溪䊹志》等得書籍中可看出南中百姓對於諸葛亮的

愛戴之情—「苗祀神,多書孔明天子之位。」(註7)若南征毫無意義,諸葛亮怎會受到少數民族的敬仰,這個故事又怎會流傳千年,依舊被史學家和百姓們津津樂道地提起呢?

註解:

註1:陳壽:《三國志·後主傳》網站

註2:維基百科諸葛亮南征網站

註3:司馬光:《資治通鑑》網站

註4:陳晉:《毛澤東閱讀史》網站

註5:楊慎:《滇載記》網站

註6:馮甦作:滇考.諸葛武鄉侯南征網站

註7:陸次云:《峒溪䊹志》國學迷網站

2021年青年史學家 第十二屆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 初級組一等獎作品

學校名稱:香港真光中學

學生姓名:鄧語涵

參賽組別:初級組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