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與鴉片泛濫的鬥爭

清廷與鴉片泛濫的鬥爭

相信各位讀者都對鴉片戰爭的歷史發展有一定認識。林則徐在廣州查禁鴉片期間,透過中外文獻認識世界,最終林則徐的禁煙事業,引來英方藉鴉片戰爭迫使清廷屈服。及至英法聯軍之役,清廷再度戰敗,被迫在《天津條約》中,將鴉片貿易合法化。當時,外洋來華的鴉片以「洋藥」為名,合法納稅進口。而清政府對國民亦開放煙禁及種植鴉片。這種寓禁於徵的政策,雖能挽回經濟上的利權,用以應付軍費、償還賠款,但也使鴉片氾濫遍及全國,敗壞社會風氣,禍害匪淺。

故此,清廷仍針對官僚、軍隊,禁止他們販賣或吸食,也在北京、上海等地,查封利用婦女招攬人客的「女堂煙館」等。到底鴉片戰爭後,隨着時代的變化,清廷的禁煙政策又有何不變之處呢?

洋務運動與甲午戰爭

洋務運動時期,多位興辦洋務的領導者均力爭禁絕鴉片,如駐英公使郭嵩燾在倫敦給清政府上《請禁鴉片折》,指出鴉片氾濫的危害,更援引英國國民反對鴉片的情況,請求清政府不忘國恥,嚴禁鴉片;其後,左宗棠、李鴻章也上書朝廷,倡以重稅打擊鴉片流通。而張之洞更向朝廷請求禁止種罌粟,從源頭加以禁絕。

1877年,29個傳教會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大會,譴責鴉片貿易。至1890年代,在上海召開的在華各國基督教傳教士大會通過了《禁煙之議案》,堅決反對鴉片貿易,並建議中華醫藥傳教會設法制止嗎啡等所謂戒煙藥物的銷售。他們在全國多處設立戒煙所,為中國人戒除煙癮。

甲午戰爭後,維新人士於日本設立戒鴉片總會,在上海、廣州、香港及澳門設有分會。1900年以後,又出現了無錫戒煙局、羊城戒煙社和福建去毒社。1905年5月,福建去毒總社成立後組織調查隊,搞清鴉片的販運、銷售、吸食的情況,然後協助州縣設立禁煙局,並把吸食者送進醫院進行治療。

八國聯軍之役後

不久,清廷再度實行新政,光緒帝於1906 年頒佈《禁煙章程》,以10年為限,通過控制鴉片貿易,達到禁絕吸食、種植鴉片為目標。清廷經過與英國的多次交涉,於1908年3月簽訂了《中英禁煙條約》,規定從1908年起進入中國的鴉片每年減少10%,十年內完全肅清。

光緒帝死後,宣統帝於1909年初頒《禁煙條例》,規定凡栽種罌粟,制販大煙,設煙館制煙具等均處有期徒刑。

清政府禁煙運動的延續

1909年2月1日,中、美、法、德、日、荷、葡、巴、俄等13個國家的41名代表,在上海舉行了萬國禁煙會議,這是近代史上第一次禁毒大會。這次禁毒國際會議,推動了清政府延續禁煙運動。

縱使厲行禁煙後,國家財用銳減,清政府向國民宣稱:「國家財用雖絀,豈恃此鴆酒漏脯以救饑渴,而不為吾民除此巨害耶。」清政府寧犧牲鴉片稅,也要禁煙到底。此後,鴉片不論是進口或本地種植,到1911年均有大幅減少的情況,煙民也紛紛戒吸。

禁煙運動雖因清室退位而未竟全功。但民國時期的禁煙政策,大體上傳承前清而發展。

(本文曾於2022年6月2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作者:林灝老師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