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已有「童軍」?中國童子軍之雛型與早期發展

民國已有「童軍」?中國童子軍之雛型與早期發展

不知同學有沒有參加制服團體的經驗呢?相信不少同學對現今學校裏的童軍隊相當熟悉。然而,同學或許對童軍的歷史發展感到陌生。童軍起源於外國,為何得以傳入中國呢?當中又和哪些人物和歷史事件有關呢?回顧歷史,童軍的發展過程與時代背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

中國童子軍「創辦人」嚴家麟

誰是中國童子軍「創辦人」仍然存在爭議。其中一個說法指出嚴家麟創辦了第一隊中國童子軍。嚴家麟於1890年出生於漢口,曾就讀於文華書院。機緣巧合下,嚴家麟於文華書院就讀和任教期間接觸到不少關於童子軍的資訊,並將外國訓練童子軍的讀本和書刊翻譯成中文,以便國人閱讀,奠下了中國童子軍發展的基石。於是,嚴氏遂於1912年成立了第一隊中國童子軍,並親自擔任團長。

中國女童子軍

1916 年,上海倉聖明智女校出現了第一隊女童子軍,不過這時候的女童子軍徒具虛名。直至1919年,張紹南女士由美國學成回國,並大力推動女童軍教育事業。其後,其他學校也相繼成立女童軍隊。這或許與五四運動引入新思潮—引入新的女性教育思想有關。不過,民初的女童軍並不是獨立於男童軍的,她們的訓練和男童軍也是相類近的。只有部分的訓練活動是特定為女童子軍而設的,例如家政、縫織等等。

童子軍與社會建設

除了接受常規訓練外,童子軍還會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童子軍教育可謂「五育並重」,重視青年人德、智、體、群、美的整體發展。由於童子軍的訓練也包括一些基本衛生知識,部分童子軍會輔助救護工作,例如清潔住所、幫忙分發醫療物資。此外,童子軍也會主動參與社會慈善事業,例如籌款、賑災等等。到了1930年代,有志於救國的童子軍也會於戰地服務,輔助戰場通訊、運輸等基本工作。可見,早期的童子軍並非單單在學校或者團體內進行訓練,更會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工作,回饋社會。

中國童軍發展史

晚清

有識之士目睹晚清「千古未有之大變局」,紛紛提出辦洋務、行維新等政治藍圖,希望挽回晚清被列強侵略的頹勢。然而,這些改革運動一一失敗告終,以致支持孫中山的革命力量日漸壯大。中國童子軍「創始人」嚴家麟,就是在1890年出生—即晚清時代下成長的。

辛亥革命

歷史或許有不少巧合之處。1912年,即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後,嚴家麟在武漢文華書院的支持,在該校創辦中國第一隊童子軍。這隊童子軍共有數十個年滿十六歲的男孩,當中又分為幾隊小隊,進行多元化的訓練。包括築橋、隊形訓練、工藝活動等等,與現今的童軍訓練有類同之處。

1915年

1915年,第二屆遠東運動會於上海虹口舉行。由不同學校組成的中國童子軍在運動會上亮相。他們亦於會場會操、協助舉行運動會。這引起了不同界別人士的關注童子軍未來的發展。尤以教育界人士開始在各地演講,提倡童子軍教育。各式童子軍團體先後在江蘇等地成立。

1920年代

中國童子軍的發展日漸成熟。1920年,中國童子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童軍大露營,足見當時的中國童子軍已經與國際接軌。1922年,國內的童子軍領袖合組全國童子軍聯合會籌備委員會。1923年,辦理童子軍的經費正式列入各地學校的財政預算,象徵着童子軍教育的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張。

作者:張瑋宗

(本文曾於2022年4月8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