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對清初滿族的影響

天花對清初滿族的影響

天花約於西元一世紀的漢代傳入中原。建武十七年,漢將馬援兵討交趾國時由戰俘傳入,時人稱天花為「虜瘡」,後多稱為「痘」。天花是一種古老的烈性傳染病,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嚴重毒血症狀:如寒顫、全身乏力、頭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發高熱,體溫急劇升高時更可出現驚厥、昏迷情況。患者的皮膚成批依次出現斑疹、丘疹、皰疹、膿皰,最後結痂、脫痂,遺留痘疤,並獲得永久免疫。其主要傳播媒體為飛沫傳染。天花來勢兇猛,歷史上天花大流行時,死亡率最高可達80%。當中,天花於清朝影響尤其嚴重。

滿人產生恐痘心

女真族自古居住於氣候較寒冷乾燥的塞外和東北地區,天花病毒不耐寒,很少在關外流行。隨女真族入主中原,由於他們本身對天花缺乏抵抗力,加上中原濕潤溫和,極易感染天花。滿洲人從白山黑水入主中原,天花成為威脅生命的大敵。

女真族醫學較漢人落後,對天花束手無策,染病者往往九死一生。清初官員曾指:「滿洲兵初入關,畏痘,有染輒死。」清政府初期對天花的防治方法,多只限於「避痘」此類隔離措施,即不與生痘者接觸。然而,這並非有效的免疫和治療方法,這使滿人產生了嚴重的恐痘心理。

順治帝死於天花

順治帝在位時間不長,避痘活動卻十分頻繁,他經常在冬春痘疹流行之際外出避痘,停止大規模的朝會。儘管順治一生想盡辦法防患天花,但天花依然無情地向他伸出毒手。

順治死前五日曾親往憫忠寺,觀看其親信太監吳良輔削髮出家儀式,但回宮後天花發作,臥病在床。翌日,他自知「勢將不起」,到正月初七,「因病痘崩於養心殿」,年僅24歲。

玄燁登位靠病史

順治帝患上天花時年齡不到24歲,此前他對於接班人事宜並無詳加計劃,直到染病臥床不起時,才認真考慮繼承人選。

長期以來順治帝想立次子福全為太子,而孝莊皇太后則傾向立皇三子玄燁。雙方爭持不下,求助於欽天監當差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這位被順治帝所禮重的西洋傳教士認為玄燁最合適。其中一個理由是玄燁小時曾得天花,後得以病癒,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終身免疫力。

這對當時的朝廷來說,皇帝不受天花所脅是十分重要的考慮,為免步上自身後塵,順治終於接受建議,立玄燁為皇儲。

天花左右了清初朝廷運作、皇室成員的健康,甚至立儲的決策。幸而自康熙時期,清政府積極面對天花,如推行種痘及查痘制度。加上清中葉以後,牛痘法引進中國,令天花終得到有效控制。疫症自古至今對歷史發展影響甚深,幸好人類面對災害時,皆努力面對挑戰,為世界帶來更好的未來。

作者:林卓瑩

(本文曾於2022年3月10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