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兩帝國與高句麗

隋唐兩帝國與高句麗

 《新唐書,四夷傳》總序曾說:「唐代,蠻夷更盛衰,嘗與中國抗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鶻、雲南是也…凡突厥吐蕃回鶻以盛衰先後為次;東夷、西域又次之,迹用兵之輕重也…」此段文字說明了,在六至七世紀中葉時隋唐周邊環境的嚴峻。其中東面的高句麗曾經令隋唐兩代的君主,包括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帶來麻煩。究竟高句麗有何特別,令隋唐君主都特別注意它呢?

suidi

以上四位君主都曾對高句麗用兵,但只有隋煬帝被指責「三征高麗,窮兵黷武」。《朝鮮通史》與傳統說法均認為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命,以致伏下亡國禍根。唐太宗征高麗其實亦曾被指為錯誤政策,不過因發兵規模少得多,亦未有招致大禍亂而沒有太多負面評價。其實,煬帝征高麗的原因,與其餘三位英主的動機一致。這與當時隋唐帝國的軍事形勢有關。高句麗作為東北亞一個強大政權,不會甘心中原一統的不利於己形式。更重要的是,高句麗欲擴張勢力至遼西及朝鮮半島,這會破壞隋朝辛苦建立的國際秩序。因此,煬帝不惜發動百萬大軍遠征之。而隋軍戰略失敗及坐失戎機,甚至導致亡國,則不可不算是自招失敗。

從隋文帝開始,高句麗一直便是中原王朝在建立東亞秩序中最後的,亦是最難對付的障礙。如高句麗不臣服,會威脅到隋唐君主所努力維繫的國際秩序。隋帝國因征高句麗而亡的歷史可間接說明這點。不過,如陳寅恪先生所說,隋唐一貫以之的是關中本位政策,戰略重心放在西北,故此唐帝國雖然很想解決東北問題,但仍要先關注西北的突厥,而對東北採取消極政策。另一方面,東征困難之處,在於東北的氣候、地理環境,正是高麗倚仗之天然屏障。而補給線過長,則為隋唐軍隊需要克服的問題。太宗雖汲取了煬帝的教訓,在上述各方面下功夫,仍是不得要領。而高宗時能一舉平高麗,是受益於太宗一朝已平定東突厥、吐谷渾、高昌等西北各族,並完成對西突厥的圍堵部署,最終讓高宗能一舉破西突厥,控制整個天山南北路。然後能集中力量於東北,與新羅聯手圍堵高句麗。學者王小甫說唐羅聯盟是新羅的刻意拉動,唐朝君臣實際是反戰的。筆者認為不如說是各取所需,因為經過兩朝四帝,高麗已成為唐代統治者不能不解決的問題。

作者:林皓賢

(本文曾於2021年10月28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