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公元184-280年)是同學們喜愛的歷史題材之一,它所建構的那個英雄輩出、謀臣如雲、猛將如雨的歷史舞台,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眾多的英雄人物中,蜀漢將領趙雲是一個十分突出、深受大眾喜愛的人物。然而,《三國志》將趙雲與關羽、張飛等蜀漢名將合為一傳,文字記載不足300字。而考諸史實,歷史上的趙雲,確有在長坂坡救護阿斗(即蜀漢後主劉禪,小字阿斗)。〈蜀書〉有記載劉備軍在長坂坡被曹操軍追擊,趙雲在危難中保護阿斗及甘夫人撤退,最後脫離險境。惟陳壽對於史料的取捨選擇審慎謹嚴,對趙雲救護阿斗及甘夫人的描述僅寥寥數語。那麼,今天大家認識,具有夫不當之勇、赤誠護主之心的趙雲,這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而來?
從史著走入民間
事實上,正是趙雲救護阿斗過程的空白,為不同的藝術媒體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
《三國志》的出現,展開了三國故事的廣泛流傳,唐宋時期民間喜以說話方式「講史」,欣賞三國故事。隨着講說三國故事的經驗不斷累積,說話藝人不再單純是口耳相傳,而是把內容編寫成有系統的文字講稿——「話本」。從據說話藝人的底本印製的小說《三國志平話》來看,趙雲單騎救阿斗已有如「推牆掩屍」、「單騎陷陣」等情節,初步建立了趙雲的形象。
多場突圍廝殺塑造英雄
羅貫中以《平話》等民間文學為基礎,並依據《三國志》等史著,進行歷史的「再創作」,寫成《三國演義》一書。在羅貫中筆下,長坂坡戰役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塑造了趙雲忠勇兼備的英雄形象。
首先,作者描繪趙雲身處的一片兵荒馬亂,人人爭相逃避的情勢;但趙雲仍忠於己責,經過多次在重圍中來回,「只剩下孤身」。趙雲的處境愈益險峻,為故事展開序幕。糜夫人投井而亡的情節,為趙雲的殊死血戰作鋪墊。按照史實,糜夫人應逝於長坂坡之戰前,但羅貫中突破史實的規限,創作出趙雲尋找糜夫人的情節,而最後糜夫人為讓趙雲專注保護阿斗,毅然投井而死。作者藉糜夫人的「節義」營造出趙雲的忠義的英雄形象,也開啟了趙雲單騎救主之路。
羅貫中描繪多場突圍廝殺場面,如趙雲面對曹軍截住去路:「雲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作者以粗筆勾畫趙雲單騎救主的過程,建構趙雲萬夫莫當的武勇。
曹操惜材顯子龍之可貴
此外,作者在趙雲突圍過程中加入一處「閒筆」:「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作者構想曹操在遠處觀戰,欣賞趙雲的武勇,下令只可活捉趙雲。既表現曹操愛惜人才,又為趙雲的突圍成功作合理解釋,可見作者的構思嚴密。最後,以劉備擲子的情節作終結。
從趙雲的反應「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可見小說一方面展現了劉備攏絡人心的手段,一方面深層地刻繪趙雲決志盡忠的情意。
羅貫中在故事中,除了從多方面描寫趙雲的形象外,同時對不同的人物作深刻的描寫:糜夫人的深明大義、曹操的深謀遠慮、張飛的魯莽及劉備的帝王之術等。這些人物的性格都在故事發展中有所顯現或襯托趙雲的形象,使趙雲單騎救主從單調乏味的史傳中,演進為精采萬分的故事。
文:林灝老師
(本文曾於2021年6月18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