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之真偽

狸貓換太子之真偽

如果要推舉中國歷代最為百姓所推崇景仰、一生為民請命的清廉人物,包拯包青天可說認了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這位包大人在老百姓心目中鐵面無私,專為百姓伸冤;鐵面如墨,額上一彎月,「夜審陰,日審陽」!開封府大堂置有御賜的三口鍘刀:「龍頭鍘」專鍘不法謀逆之皇親國戚,「虎頭鍘」專鍘舞弊貪惡的百官朝臣,而「狗頭鍘」則專鍘窮凶極惡之刁民惡霸。包公處理的案件中,著名的「狸貓換太子」就是有關一代明君宋仁宗的身世,故事曲折離奇,劉太后之惡、郭槐之痴、寇珠之忠、包公之不畏權貴,躍然紙上。故事雖然精彩,但與歷史上的宋仁宗與劉太后大相徑庭了。

故事簡介

「狸貓換太子」流傳版本眾多,大致是說宋真宗時期劉德妃和李宸妃都懷有身孕,劉德妃的兒子夭折,而李宸妃則誕下皇子。

侍奉劉妃身旁的宦官郭槐,是她年少時的仰慕者。郭槐的才學和包拯不相上下,可是為了能夠和她在一起,遂淨身入宮隨待左右。就是他將李妃剛生下的兒子換成一隻剝了皮的狸貓。宋真宗以為李妃生的是怪胎,將她打入冷宮,被偷換的嬰兒便被當作劉妃的兒子立為太子——那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包拯揭開事情的真相,最後宋仁宗和生母相認,劉德妃畏罪自盡,郭槐受刑於虎頭鍘下。

歷史上的傳奇劉太后

歷史上的劉妃與故事可說有天壤之別,而且更是傳奇。可是,沒有郭槐,更沒有包拯。劉氏是一個改嫁婦人,與當時的皇子趙恒(即宋真宗)相戀,但不被宋太宗所接受,被迫離開王府,及後待趙恒即位才獲接返宮中。

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趙恒病逝於延慶殿,繼位的趙禎此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太后處理政務。劉太后對年幼的皇帝管教嚴厲,而她性格簡樸,不尚奢華,亦間接培養了小皇帝儉樸仁厚的性格。劉太后當政期間賞罰有度,又復設諫官,願意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一時名臣輩出,王曾、張知白、呂夷簡等都得到了她的重用,為仁宗盛平之世打下基礎(包拯亦是於此時考取進士步入仕途)。《宋史》記載:「太后臨朝十餘年,天下晏然。」;司馬光亦讚其「太后保護聖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於趙氏實有大功。」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原型

雖說「狸貓換太子」為虛構,但卻又並非全皆憑空。宋真宗的諸位皇子除趙禎外,其餘真的全皆早夭,而仁宗生母亦確為李氏,劉太后也確取其子撫養,但這是得到宋真宗所允許的,李妃雖不得撫養親兒但也沒有受迫害,劉太后亦為死後的李妃以皇后服飾安葬。劉氏取李氏子為己子在道德人倫上有所虧,但不至於是血腥殘殺,且嫡取庶養,自古亦不乏其例,如漢章帝之於馬太后,以及後來的明英宗等也有相類的記載。

當然這宮中隱諱,仁宗原也不知,要待劉太后歿後,朝臣始上奏劉太后並非生母。

仁宗雖感震驚,但始終不忘劉太后養育之恩「朕欲親行執紼,以伸孝心!」(《續資治通鑑》)

傳說包公任開封府尹,有足智多謀的公孫策與「御貓」展昭相輔,辦案精細,執法無私,伸張大義。然而《宋史》只記包拯「割牛舌」一案,且任職開封府不過年餘。

胡適便曾指出說包公「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意謂古來民間傳奇,一般人大多不知來歷,遂將這些故事堆在一、兩個人身上。)包公傳奇,經元、明、清三代的戲曲小說不斷的擴充,至今不絕。然其背後雖或虛構居多,但當中所頌揚的公義、智勇與忠烈,正如青天一樣,永遠是百姓所仰盼的真實願望。

作者:魏國樑老師

(本文曾於2021年5月14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