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出 歷史迷宮

帶你走出 歷史迷宮

中史牽涉3000多年歷史,愈看愈是頭昏腦漲,就像入了迷宮一檬!難道那些中史狀元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嗎?

很多同學都很怕讀歷史,因為一翻開歷史書,就跑出大批相似的人名、地名、敷字、黨派舆政策名詞,大家都被那些「遠古」的歷史弄得轉,明明花盡腦力死記硬背,卻未必能取得好成績。不過,三位曾在香港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奪得5**佳績的「青年史學家年奬」得獎者林俊朗、周正賢及張璋宗,就說只要掌握竅門,就能融會貫通,甚至從中發掘讀史之樂,今期《S-file》就邀請了他們一一為大家分享「通史」的秘訣,幫大家讀史也讀得得心應手!

要訣一:聽故事以史為鑑。

林俊朗會將歷史例子錄音,當故事一樣去聽,因為中史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他選擇從人物的角度出發,明白他們的心態後,才利用縱橫式的筆記標記各個朝代君主的政策內容,作出比較後,便能使印象更深刻。他表示,雖然在大學修讀法律系,但其實科目和歷史有密切的關係。法律蘊含的政治元素是歷史的某部分内容,而案例和律法也和歷史有關,所以對他的事業發展都很有幫助。


要訣二:梳理前因後果。

教科書較割裂式地編寫内容,所以周正賢認為,要將不同的史實環環相扣,連結整個發展脈絡,才能理解前因後果,方便記憶。例如唐朝奬勵耕織是源自前朝(隋朝)變代,戰爭四起,土地荒廢,掌權者自然要重新發展農業,振興經濟。周正賢還説,在整理過程中,歴史人物的想法、謀略和應變能力都可以敌發他未来在職場上發揮所長,亦讓他吸取经驗,在生活中運用出来。


男子的脸部特写与配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要訣三:多思考多批判。

每個朝代的制度都差不多,只是運用的方法及程度不同,所以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才能有助加強記憶,通過運用大量史實作論證,漸漸深化認識。張璋宗指出,「深化認識是訓練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步,比如南北朝的怪談故事,衍生出當時士族和平民為官時的問题和限制,從而令不同的政策相繼出現。」張璋宗認為,讀中史能夠培養邏輯和加強批判性思維,因為文憑試答題時要運用大量史實,再提出駁論,若没有足夠的資料論證,便不能完整作答。

編者的話

三位中史狀元都認為教科書編寫的內容及歷史事家的個人見識有限,並不能完整地覆蓋所有歷史,要挖掘更深程度的内容及吸收多角度的觀點,才能全面理解歷史。

作者:方麗盈

(本文曾於2020年10月20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