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幕府到現代­­──日本的現代之路

由幕府到現代­­──日本的現代之路

 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認為推動歷史發展的最大因素是人。如果沒有歷史人物,所有的文物都是物件而已。故此,此文將由物及人,淺談動漫與美食以外的日本,淺談過去的人與物如何塑造出當今的日本。

坐落在日光山上的日光東照宮,富麗堂皇,隱約體現了德川家二百多年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氣。這裏是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的安葬地。江戶幕府強大、穩定,所締造的文化和思想深深影響現代的日本;甚至能建築暗暗挑戰天皇權威的日光東照宮來安葬德川家康。但是,自培里叩關起,德川家康所創立的幕府,相對西方國家,卻是保守、落後,拒不改革。縱然雕樑畫棟仍在,江戶幕府在時代的迭新下也要黯然落幕。這段時間,日本和中國一樣,受列強的侵略。然而,令人感嘆的是,遭遇相同,結果卻大相逕庭。

以明治天皇的名字命名的明治維新正是日本由弱轉強的原因。出於對明治天皇的尊敬,日本人在東京市中心特地劃出一片綠洲,建立明治神宮供奉他。沒有牌匾,沒有神像,只有乾淨簡潔的鳥居和社殿群,不搞繁文縟節,儼然流露明治天皇決心帶領日本成為強國的,簡單的雄心壯志。當初,明治天皇信誓旦旦:「我國即將進行前所未有之變革,故朕當躬身先眾而行」,矢志改變日本積弱的狀態。雖然改革之路跟神宮門外的碎石路,舉步為艱,但是在一群維新志士的幫助下,這條路終究走過了;反之,中國卻是仍陷在改革、部改革的泥沼中。

1894年甲午戰爭和1904年日俄戰爭的勝利,不僅代表着日本改革的成功,更助長了軍國主義的無限膨脹。成功躍上世界舞台的日本自信心極強,深信以其實力足以在侵略別國的戰場上與其他列強爭一日之長短。抱着這個信念,日本走上侵略別國的道路,也成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靖國神社。靖國神社祭祀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雖然死者已矣,但是他們所持的理念卻像厲鬼般久驅不散。靖國神社旁邊的遊就館是一個戰爭博物館。這裏的氣氛讓你感到有人情味、自在,不過卻讓略懂抗戰歷史的我感到毛骨悚然。展品中,不提日本的戰爭責任,卻大肆渲染軍人為國捐軀的高尚情操;不提堅守和平的信念,卻把侵略戰爭視為正義之舉。在這種對歷史的認識下,日本要如何合中國、韓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達成和解,消弭對彼此的仇恨和傷痛呢?

在電視機中,我發現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正在討論現任首相即將發表的戰後七十周年首相談話。言語不通讓我不明白他們所說的內容,然而我仍然感受到村山富市在二十年前頂着右翼的氣焰發表村山談話的從容和氣度。恰恰在二十年前,村山談話承認日本在二戰時犯下的罪行,表示歉意和反思;但是現在的安倍談話卻是反其道而行。這固然是可恨的,不過可喜的是日本年輕一代已經覺醒。知道二戰歷史的他們為了避免重蹈戰爭的覆轍,在國會門外反對安倍的安保法案。那麼我們也是否應該好好認識歷史,互相理解,達至和平呢?

港島民生書院 游善睿

(原刊於何漢權《靖國神社告訴我們》,知史獲授權轉載。)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