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聽一場南洋故事與愛的教育

細聽一場南洋故事與愛的教育

 「檳城比起香港更Chinese」

起初聽到這句話時,本來還有點半信半疑,心想一個在馬來西亞的城市,怎會比香港更Chinese呢?但當我們來到檳城後,我才驚覺,原來這句話千真萬確的。

來到檳城,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景點是秋麗街,是當地一個知名的大集市,那裏有各種小食、家具、手工製品等售賣,可說是應有盡有。當我經過一間報攤時,發現哪裏有孫中山先生於1910年12月20日在檳城創立的光華日報售賣,那時孫中山先生當時為了宣傳革命而創辦的,現在可算是世界歷史悠久的華語報紙之一。更讓我驚訝的是,那裏竟有一條以我家鄉潮州汕頭為名的「汕頭街」呢!

我們又到張弼士故居──他是清朝末期著名的商人,中國第一位資本家。那座「藍屋」來頭可不少,蘇格蘭製造的牆、英國製造的地板,那裏更有超過三十間房子,現時全部租出,當日我們參觀時,剛好是租客在吃飯的時間,我們從一面充滿華麗雕琢的牆看到飯堂──原來從前未結婚的女子不能進入,只能從牆壁望過去。導遊又說,原來那裏並沒有廚房,食物都是由工人在對面街煮好再拿過來。同日,我們更參觀了邱公司,其鬼斧神工的中國式建築,確實令我大開眼界,不禁對前人雕琢神技大感佩服。

雖說是來到馬來西亞的檳城,但所看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中國式建築,讓我不禁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來到馬來西亞呢!

說到新加坡,不得不提的晚晴園──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南洋的革命基地。那裏展出當時前人革命的模型、油畫,將當時革命的影像完整地呈現出來,至今在我腦海裏仍是難以磨滅。我在前人身上看到的,是那份堅毅不屈的精神。為了推翻當時腐敗無能的清廷,歷經多次武裝起義的失敗,革命志士的犧牲奉獻卻更澎湃人心,最終武裝起義勝利,及至中華民國的成立──這段歷史深深印證着前人的努力和貢獻。

這次旅程,不但讓我對歷史加深了體會,更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柔佛巴魯的喜耀學校。喜耀學校注重推動「性情教育」,從小培養學生的美善性情。話說起來,韓愈在《師說》一文曾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指老師的職責就是傳授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

然而,在香港這個功利主義的社會,又有多少老師能做到以上三項呢?當然,這並不單是老師的問題,學生、家長,以至整個社會都責無旁貸。家長從小為兒女報讀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只為求贏在起跑線上,及至中學,許多老師把整個課堂則重於教授考試技巧,以應付一試定生死的公開試。學生在課後又要參加大大小小的補習班,務求拿取公開試的所有技巧。

真正的讀書,真的有那些所謂的技巧嗎?

現代人往往忽略的,是最重要的人格發展。

來到喜耀教育,我很欣賞他們的教育理念──性情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美善性情。學校給學生機會表演讀經,從小教育孩子要愛自己、愛父母--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整個參觀過程,帶領我們的只是只有四、五歲的學生,每當看到學生自然流露的滿足笑容時,心裏不禁感到絲絲溫暖,但同時亦感到惋惜--香港何時才能普及這種教育呢?

最後,我衷心感謝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同學會給予是次寶貴的機會,讓我踏出香港,從另一角度了解歷史,親身聆聽孫中山先生在南洋的革命故事。

趙聿修紀念中學(中四)蔡奕瑩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課同學會的《孫中山先生革命遺跡 檳城及新加坡兩地 歷史文化考察二零一六 見聞錄》,知史獲授權轉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