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的孫中山先生和華僑

110年前的孫中山先生和華僑

檳城,人稱孫中山最後的南洋基地。這個充滿古老情懷的地方,沒有任何的高樓大廈,望向街上古舊的平房,仿佛一下子從現代穿越到二十世紀。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是1910年11月14日孫中山召開第一次庇能會議的地方。1910年孫中山再次因清政府的通緝而逃到檳城,當時孫中山已經經歷過9次的失敗,因此他想透過是次會議破釜沉舟,宣言倘若革命再次失敗他就退出革命事業。這對於把畢生奉獻於革命的孫中山是多麼重要的誓言。華僑都被其誠摯而打動,最終於是次庇能會議募得15.7萬。孫中山亦有於檳城秘密策劃了廣州起義,可見檳城在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佔了一大席位。

孫中山是於1900年7月第一次踏足新加坡,那次並不是單純請華僑募捐,而是到新加坡請僑胞營救他的好友宮崎寅藏。他先後總共八次到訪新加坡,目的都是借此避難,或為革命籌款。孫中山一生把生命貢獻於革命,無過多少安定生活,終日顛沛流離。他的愛國心實屬難得。

是次遊學一方面深入了解孫中山在南洋的事蹟,另一方面也認識多了使我感觸良多的海外華僑。孫中山曾說過「華僑是革命之母」。我曾經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他們只不過是捐錢而已,但這次考察使我有另一番體會。因為他們付出的不只是金錢,甚至是性命。

其中一名華僑張永福更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張永福居於新加坡,是最早支持孫中山推行民主的華僑之一。大多華僑的家庭財政能力不差,因此他們都有能力接受中華文化教育,令他們從小萌生強烈的愛國思想。張永福也不例外。這使長大後的他很早就開始革命,他和陳楚楠合資五萬元成立《圖南日報》,這是南洋華僑最早宣傳反清革命的報紙。也是這份報紙使孫中山發現新加波有這群熱心為革命的華僑。張永福為革命耗盡自己的財產,最後更瀕臨破產。他不但出錢亦有出力。他幾乎成為了孫中山於新加坡的秘書,他會這樣為革命付出所有的華僑,最後卻淪為漢奸,擁護汪精衛的豔電,成為華僑附逆第一人。之後他於中日戰爭後被判監,真是世事無常。盡管如此,我們依舊不能扼殺他對革命的付出,畢竟如果沒有他對孫中山的支持,孫中山很難於南洋站得住腳。

香港是孕育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地方,檳城和新加坡則是孫中山革命的基地。而孫中山革命的成功更有賴他們背後無數的幕後英雄,他們出錢出力,甚至甘於付出性命,他們就是華僑。

他們的愛國之情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之所以革命,並不是單純地想自己生活更好,而是希望整個中國,民族能夠進步,因此想透過革命解除清政府的束縛。那麼現在的抗爭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現在的我們好像迷失了,但我相信總有一天香港人會醒覺,會知道我們應該怎樣做。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中五)潘巧瑩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課同學會的《孫中山先生革命遺跡 檳城及新加坡兩地 歷史文化考察二零一六 見聞錄》,知史獲授權轉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