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背後

光輝背後

學習歷史,死記硬背,人們常常將這八個字聯繫一起。歷史是無趣的,好像已成為世俗眼光裏鐵一般的事實。不過,只要換個方式學習歷史,從死的換成活的,反能令人看得更廣闊,由心底反思每一件事,每一個人。

時光荏苒,匆匆五天過去,在這次到檳城和新加坡遊走的旅程中,讓從前只在書本上學習歷史的我,終於跳出這個井底,用活的方式遠眺孫中山先生革命的歷程。短短五天,我到訪過許多許多具歷史價值的地方,有些是國父在這兩個地方留下的革命足跡,有些是華人在這兩個地方的作為,放進腦袋的知識實在是多不勝數。

雖說旅程的重點主要圍繞孫中山先生,但是最讓我感受深刻的,可以用「一人身後萬人身」這句話概括。孫中山先生一生為革命奔波勞碌,為了避過清政府的通緝和籌集革命資金,走訪世界各地,過程中幸好得到各路華人的支持,革命活動才能得以延續。而孫中山先生走到新加坡時認識的張永福和陳楚楠,尤令我印象深刻。新加坡的晚晴園,本是由華僑張永福買下作為母親養老的別墅。由於他熱心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後來便將這座別墅讓給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活動。隨之,晚晴園就成為同盟會的南洋分部,多次於這個地方策畫起義。除此之外,張永福和陳楚楠亦合資五萬元創辦《圖南日報》,致力在南洋宣傳反清革命。

沒有鑽研歷史的人,總以為接二連三的起義和辛亥革命的功勞,非全歸孫中山先生莫屬。但是,一個成功的偉人背後,卻有着無數革命烈士的犧牲、各地支持者的貢獻,每一段都是有血有汗的故事。就以張永福和陳楚楠為例,縱然《圖南日報》已負債纍纍,他們二人仍為革命不遺餘力,甘願四處向各地同志募集資金,傾家蕩產爭取宣傳革命的機會,不忍革命聲音從此中斷。他們都可謂盡心盡力,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革命上,以致瀕臨破產。因此,革命成功的功勞不只是屬於孫中山先生一人,若總是只注目於站在最先鋒的領袖,往往很容易把他身後的幾十萬人給忽略掉。辛亥革命不只是中國國人的事,同時是南洋華人的事。別忘記,這些人無疑是值得被我們欣賞的人,他們的芳名值得永垂不朽。

與此同時,華人在南洋的事蹟也是這次旅程重要的元素,而我因而跳出了那個井底。教科書上甚少有提及華人在南洋的作為,未曾深究過華人歷史的人,可謂只是略懂一二。走過檳城大伯公街,可見由以前華人建立的氏族會館及中式廟宇林立。早期華人南來檳城時,由於同鄉群居的現象,使這條街道聚集各家宗族組織、信仰的中心點。走進福建幫派從前在新加坡建的天福宮,聽着丁博士講解以前不同華人幫派在南洋一帶的鬥爭,福建、潮州兩大幫派互相的爭奪地盤,雖然它們各自的源由,大多都是希望能夠擴大幫派勢力,但這些的鬥爭歷史所給予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趣。

歷史不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只跟着教科書的路線走,依樣畫葫蘆,有這種感覺也是難免的。但只要願意多走一步,親臨歷史的發源地,便會發現自己能把一段歷史看得更廣闊,了解上一代人的貢獻,及先賢為後代付出的努力。

田家炳中學(中四)楊海琪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課同學會的《孫中山先生革命遺跡 檳城及新加坡兩地 歷史文化考察二零一六 見聞錄》,知史獲授權轉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