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馬的霍韜晦「性情教育」

星馬的霍韜晦「性情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從小由《三字經》撞進我們腦海之中,僅此六個字已經能帶出中國儒家思想主張人性本善的道理。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但隨着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人特別是在年少時,更易受外界影響,尤其在現今瞬息萬變的世代,從小受盡耳濡目染,渾雜的思想在孩童們腦海中混和一團,一般的教育方式或許再不能捨回小孩的初心,使得他們的童年也許變得雜亂無章。然而,霍韜晦教授從時代巨輪急速轉動時打破了固有只注重學生學業成績的教育桎梏,發展獨有的「性情教育」,使馬來西亞喜耀私立學校的同學們能捨回人性初衷,獨當一面,成為社會棟樑。

性情教育是一種在乎同學們品格素質發展的教育,使同學們勇敢地面對人生上每一個難關。論性情,「性」就是你自己,「情」就是不要只看自己,我們還要看到有別人:有家人,有父母,所以要孝順;有朋友,所以要有信用;有社會,所以要有擔當,要有付出。所以有「情」則能通向別人的心,去關心別人,去愛別人。在這個世界萬變的年代中,這教育方式顯得無比貴重。不但讓同學找回自己,學懂如何成長、如何愛人、如何邁向理想,也如霍韜晦教授說:「力抗潮流,百毒不侵!」當你知道你是一個有性情的人,性情就會從你心裏慢慢湧出來。你就知道人的力量很大,你就知道人不會放棄他自己,你就知道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還是會奮勇地前進,不受世俗的影響,不受他人的侵擾。

還記得在該學校參觀時,幼稚園同學們把岳飛、司馬光、花木蘭等事蹟背誦得琅琅上口,自問背誦能力較差的我實在自愧不如。在霍教授所創的「霍氏讀經法」下,儒學更輕鬆浸淫在同學們體內,使他們不但出口成文,在待人處事上更有孔老先生的影子,在每位老師循循善誘下亦與性情教育融會貫通,相輔相成。在導師簡介下,喜耀同學平時會讀生命成長的書,來培養自己的性情,學習生而為人,與生俱來的「性」,更讓發自內心的「情」與家人、朋友,乃至於社會大眾真誠地交往。每心都清楚知道人類總是群居生活,個人不可以離群而獨居,所以必須學習待人處事之道,除了學習如何應對、規範、禮儀之外,還要學習如何能體諒及寬恕他人,這樣才能成就美滿家庭,建立成功事業,進而促進社會和諧。這亦實踐了 貴校理念「文化回歸生命,讀書長養性情」。

對幼兒教育頗感興趣的我,深感認同此教育方針:「用生命接引生命,用愛心感通愛心,用人才成就人才。」這教育方針在現今世代極為難得,在學歷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使家長及大部分學校都熱切關注同學們的學業成績也是在所難免,亦使Z世代的青年人的生命教育更常被忽略,因此性情教育的確不同地區、國家的學校借鏡。

是次旅程最能深入我心的並非歷史知識,也非馬來西亞風土人情,而正正是性情教育在我腦海中揮灑不去。此教育得以成功進行,背後亦有一班勞苦功高的老師們,老師承擔的是文化、是世運、是人類的未來。老師的愛,是對人類、對文化的深情大愛。霍韜晦教授也是這樣一位感動很多人的老師。高齡76歲的霍師四處講學,點化人心,傳承文化。日復一日,誨人不倦,心無疲厭。藉此感謝各隨團老師的帶領,特意感謝丁新豹博士,他不厭其煩為我詳盡解答每一問題,短短五日四夜使我增長不少。我亦想對我校師長表達謝意,給予我參與是次計劃的機會,令我從喜耀中學懂教育真正的意義。

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中四) 黃慕姬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課同學會的《孫中山先生革命遺跡 檳城及新加坡兩地 歷史文化考察二零一六 見聞錄》,知史獲授權轉載。)

圖片:喜耀學校中小學Facebook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