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馬的古蹟遊歷,認識海外華僑在辛亥革命所產生的歷史意義

從星馬的古蹟遊歷,認識海外華僑在辛亥革命所產生的歷史意義

發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時至今日來說,歷史久遠,但它的歷史意義卻長存:它推翻滿清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實現「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目標,它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府──中華民國,並制定《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的成功因素有很多,海外華僑的付出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協助孫中山先生成立海外革命組織、製造革命輿論、創辦革命報刊、宣傳革命思想。華僑更積極參加武裝起義,期間出現一班追隨孫中山、支持辛亥革命的先驅人物。當中包括「星洲三傑」──張永福、陳楚楠和林義順,他們都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支持者。華僑為革命不遺餘力,甚至傾家蕩產,成為革命的強大後盾,為日後革命成功奠下基礎。

孫中山先生曾說「革命報刊是輿論之母」。華僑給予孫中山先生不同的支持,張永福、陳楚楠等人為了開啟民智,他們自資創辦《圖南日報》,製造革命輿論,宣傳革命思想,後來虧損倒閉後。又創辦《中興日報》繼續宣傳革命思想。另外,張永福、陳楚楠和林義順踴躍捐輸,支持革命,又接濟革命義士,為革命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次星馬之旅我遊覽過很多景點,其中以檳城閱書報社和晚晴園最為難忘。

有謂「檳城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轉捩點」,1908年,檳城閱書報社成立。檳城閱書報社的原址位於柑子園94號。另外,閱書報社是為孫中山革命活動做掩護而成立的。1909年,檳城閱書報社遷移至打銅仔街120號。1910年檳城成為東南亞同盟會的總部。孫中山的革命理念受到檳城富商吳世榮、黃金慶的鼎力支持。孫中山在檳城召開的「庇能會議」策劃了的廣州黃花崗起義,是次革命起義中,大批華僑參與此戰役,由此可見南洋華僑貢獻良多。在檳城閱書報社的舊址上新建的「檳城孫中山紀念館」一座雕像矗立在花園的中央,孫中山、吳世榮、黃金慶,為了革命奮勇當先。參觀過後讓我深刻感受到華僑的付出,孫中山先生經歷過多次起義失敗也不氣餒,因為背後有一班華僑默默的支持,他才能夠再接再厲,使革命成功。

第二個景點是位於新加坡的晚晴園。張永福將母親頤養天年的別墅晚晴園捐了出來,作為同盟會南洋支部。從1905年開始,孫中山曾先後九次前往新加坡,其中四次都下榻於晚晴園。1906年,孫中山先生正式在新加坡組織同盟會新加坡分會,社址就在晚晴園。此後一年裏,孫中山先生在晚晴園策劃了幾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及反清革命活動,包括的黃岡起義(1907年5月)、鎮南關起義(1907年12月)和河口起義(1908年4月)都是在晚晴園內策劃。參與過後讓我感受到華僑為革命出心出力、無私奉獻,為之後革命的成功貢獻良多。

遊歷兩地及認識當中的歷史,讓我明白孫中山先生稱「華僑是革命之母」的真義。海外華僑對中國的革命功不可沒,無論在物質上付出,精神上的支持,都身體力行為革命付出血汗。

最後,我在這次遊歷能跳出書本的框框,遠赴海外了解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遺跡。讓我深入認識了這一段歷史,深刻感受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得來不易。多寫謝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同學會籌辦是次活動,也感謝丁新豹博士的精采講解,使我見識不淺,收穫滿滿。

天主教鳴遠中學(中五)陳智斌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課同學會的《孫中山先生革命遺跡 檳城及新加坡兩地 歷史文化考察二零一六 見聞錄》,知史獲授權轉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