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對越南的影響

中國文化對越南的影響

在這幾日的考察,不論在越南還是廣西都令我獲益良多,大開眼界。到廣西南寧的第二天,我們參觀了廣西民族博物館,博物館最大的特色就是陳列了全國最齊全、最多種類的銅鼓,廣西所藏銅鼓佔全國的三分之二,亦陳列了世界最大的銅鼓─—雷級大銅鼓,而最特別之處就是連博物館的造型也是一個銅鼓。

銅鼓歷史悠久,但無論在中國和越南銅鼔的用途都是一樣,大家都是用來作祭祀、慶典時使用的器具。銅鼓沿邊擺放了大量青蛙雕塑,因為壯族視青蛙為神明,認為青蛙能祈雨、抗洪,更將青蛙作為圖騰來崇拜,他們更有特別的螞拐(青蛙)節,可惜今次交流團未能碰上這個節日。銅鼓上中間是一個太陽,可見他們跟中國一樣崇拜太陽,因為越南跟以農立國的中國一樣,兩國都以農業為國家基礎,所以國君、平民都期望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我們參觀越南博物館時也發現越南銅鼓與廣西銅鼓的飾紋十分相似,只是缺少了青蛙雕塑,證明了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對越南帶來深遠的影響。

越南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國家。它曾是中國的藩屬國,中國越南邊境接壤,兩地邊貿往來頻繁,因此中國的文化對越南影響甚深。雖然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國刻意抹除越南當地的中國文化色彩,但今天只要細心留意,中國文化在當地仍然隨處可見。

在交流團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越南一所中學,當地學生非常開朗、熱情,也很樂意分享越南文化。我和他們聊天,告訴了我幾個越南最大眾化的習俗。第一個是農曆新年,原來越南跟中國一樣都是過農曆新年,而且他們都會有「大掃除」,只是叫法不同稱作「總衛生」;而越南人和中國人一樣重示親情,除夕晚上,越南跟中國一樣都會吃團年飯,中國人就會各自在家中食團年飯,而越南人更會在村中聚集,村民一起賽歌、跳民族舞,可見越南村民與村民之間的關係非常好。另外,越南跟中國一樣會在凌晨12時放炮竹,迎接新年的到來。而越南的農曆新年跟中國最不同的是,越南人在農曆新年會自己做一些粽子,糯米餅,他們的粽子的製作方法跟中國端午節的粽子一樣,只是形狀是長方形的。這些事情都令我意想不到,沒有參加交流團,我也想不到越南跟中國一樣會過農曆新年,而且大家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

其次,越南的當地導遊對我們說越南跟中國一樣也有十二生肖,只是中國的生肖和越南生肖的分別,在中國的生肖是有兔,但越南的兔變成了貓。據說古時,當十二生肖由中國傳入越南時,「卯兔」的「卯」跟漢語的「貓」讀音相似,於是後來人們就將「卯年」誤讀成「貓年」,結果貓取代了兔,成為越南十二生肖之一;導遊亦開玩笑地跟我們說因為越南人不喜歡兔,喜歡貓,所以認爲十二生肖中既然有鼠,就應該有貓,因為貓能捕鼠。我認為越南人的說法很很有趣、很幽默。

除此之外,越南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在參觀河內文廟─—國子監,也可略見一斑。萬萬也想不到文廟內供奉竟然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萬世師表─—孔子。文廟保留著中國古代建築的設計,門外設有下馬碑,提醒路過人員從馬上或轎子下來,然後步行通過,以表示對孔夫子的尊敬,這也是源於儒家思想中的五倫觀念。文廟門前的柱子樹立了兩列的漢字對聯、園內紅牆綠瓦的建築,令我聯想到香港的廟宇、百年的古樹等,處處都有著中國傳統建築的影子。進入廟內夾道則可見一盞盞仿唐朝宮廷式的燈飾座落兩旁,廟內漢字隨處可見,橫扁、對聯、鐘鼎、碑石等都是以漢字書寫,充滿濃厚的中國文化氣息。最後,原來越南與中國一樣以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科舉制度直到1918年才被廢除。而文廟內保存了82塊進士碑,碑上紀錄了82屆科舉試中1300多位進士的名字,讓他們名留青史。在這裡不只見到越南保護文化的措施做得很出色,文廟也見證著中國文化對越南影響深遠。

後感

經過今次考察後,有兩種人令我很敬佩。第一是古人,我覺得古人比我想像中厲害得多,因為現代人需要依靠都機器、電腦來製造工具,但古人不用機械設備,只用一雙手就能把金屬、石頭造成銅鼓、耕種工具、捕魚工具等,所以我真的十分佩服古人。第二是越南學生,在參觀其他學校期間,雖然大家來自不同地方,大家都有著不同文化,習慣,但越南學生都十分熱情,十分耐心的跟我溝通,講解當地文化。當觀看他們上課時,他們很認真讀書,眼睛專注地看著老師,專心聆聽著老師的講課,雖然只能留在學校短短幾小時,但已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值得我學習和敬佩。

其次,這次考察令我學會了尊重不同的文化差異,也學會互相體諒與包容。過去越南是中國的藩屬國,越南從中保留和承傳了中國文化;現在的中國與越南已不是藩屬關係,而是兩個友好國家,兩國雖然有著不同的文化,但兩國在幾千年來互相影響,互相包容,以尊重及友好的態度和平共存,希望將來我國與越南有更多合作與交流,互惠互利,為兩國人民創造更多機遇,一同發展,走上康莊大道。

黄槺泓同學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