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老人的故事

智慧老人的故事

這次廣西越南「一生一師同心遊」的行程設計特別,節目豐富,令我獲益匪淺。

在這次旅途中令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大得著的一個環節,就是參觀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由於基地位置偏遠,所有團員,經過一番跋涉,到埗時都十分疲憊了,但當大家看見潘教授拄杖出來時,都不禁眼前一亮,舟車勞頓一掃而空。眼前的老人,雖然有著一頭如雪白髮和一張充滿皺褶的臉孔,但是從他深邃的眼神中,可以讀出無限的生機,就像池塘春草,生氣盎然。他不僅語言風趣幽默,語帶機鋒,有時還用上不太靈活的手上下比劃,活靈活現地講述他的故事……

潘教授三個月前曾經中風入院,前兩天才出院,便急急忙忙趕過來為我們演講。他告訴我們,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活得像一個孩子,就算他現在滿頭白髮,心中還是有一顆赤子童心。他感歎道:「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啊!最重要是活得開心。」 是啊!潘教授出身很了不起,身為北大畢業的學生,後來又成為了生物學教授,在生物研究方面榮獲多個獎項,現在卻因為身體的一節不起眼的血管而影響生命,可是他不相信命運,堅持和挫折作鬥爭,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就可以下床出院了,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讓我們明白面對挫折,只要無畏無懼,樂觀面對,最終一定可以一一克服。

當工作人員弄好了要投影的照片時,他撐着大病初愈的身體,堅持要站著爲我們講述他年輕時的故事,逸興遄飛,不時激動得手舞足蹈的。其中一段是有關鬥雞的故事:有兩隻雞相鬥,贏的雞就躊躇滿志,放鬆警惕,而那隻新敗的公雞便會躺在地上養精蓄銳,蓄勢待發,卷土重來,最後反敗為勝。但是,新的勝利者,又會重蹈覆轍,被手下敗將打敗,如是者不斷循環,永無長勝將軍。潘教授的朋友問他:「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雞不會像人類一樣,徹底把對手打倒,趕盡殺絕?」 潘教授當時便開玩笑表示:「我怎麼知道?我又不是雞。」後來潘教授研究發現人和動物的行為思想不一樣,在動物的思想裡只是單純想打敗對方以表現自己的實力,而只有人會有置對方於死地的念頭,這也是人醜惡之處啊!究竟人不如雞,抑或雞不如人,實在值得深思。有一次潘教授在發現動物腳印,準備追蹤的時候遇到一隻豹子,正是利用這套動物心理學從一隻豹子的魔爪中逃生。他總結研究成果,得出結論:只要不看動物的眼睛,動物就不會覺得你對它有威脅,便不會攻擊你。

「理想」還是「功利」?這是一個兩難選擇。而潘教授選擇了前者,他身為一個北大學生,原本前途無限,卻放棄憑藉「北大學生」這個名堂,找一份舒適的工作,過舒適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深山野外中,冒著生命危險去追蹤觀察動物。他說:「保護動物不是從動物身上下功夫,反而要從周圍的人們下手才能解決問題,人們因為生存不得不破壞環境,我就想一個辦法讓他們毋須破壞環境而可以解決生活所需。我剛來到廣西的時候,為了不讓他們上山砍柴,在村口貼了一個收購牛糞的告示,結果家家戶戶都搶著送來牛糞,我給他們示範怎樣用牛糞製成沼氣發電後,他們就都學著運用,這樣既減少了破壞生態環境,維持動物的生存環境,又解決了村民生活需要。人與動物最終可以和諧共存。」最後潘教授介紹他與他的團隊,區區幾個人的力量拯救了的白頭葉猴族群,現在它們不再是孤獨一個,它們有各自的伴侶和孩子,大小一家在山中開心生活,這個團隊的執著與熱誠,令我深受感動!

演講完畢,潘教授顯得有些疲憊,他的女兒趕緊跑過來攙扶他坐下,侍候他喝水。「是不是覺得我爸爸生病過後講話糊塗了?」潘教授的女兒笑着問道。邱博士回答:「當然沒有!生病前的潘教授對研究生物有濃厚的熱情,一生追求這個理想,而生病後的潘教授不但對生物有深刻的研究,而且從病中對人生獲得新體會,是人生的昇華。」

潘教授的學生帶我們去看白頭葉猴的時候,有一個老師問他們:「是什麼信念支持你一直堅持從事這個職業?」他們答道:「追蹤不到猴子的時候會很想放棄,可是當你又見到白頭葉猴出現的時候我就會很開心,就會想繼續追蹤下去。」後來總結的時候有個老師解釋說:「這叫做高原現象!」是啊!當你在追夢途上怎麼努力都得不到結果,發生停滯不前甚至後退,就會想要放棄,這就是高原現象。但是當有一點希望、新突破,就又會重燃起那顆熾熱的心想去追夢,踏上新的台階,有時候想要更進一步必須就要先倒退一步。

這個旅程使我受益匪淺,很多帶團的領隊都說我們能見到潘教授,真的是非常榮幸。對啊!我也非常感恩能見到潘教授,他用自身經歷教會了我們做人的很多道理,在我印象裡,潘教授不是一個一般的教授,他是一個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知識傾囊相授的好老師,也像一個想把自己經歷過的有趣的事情與年輕人分享的智慧老人。

李楚琼 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