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到達越南「文廟」時,余老師拿著一張越南10000盾的紙幣笑著問我,這有什麼特別,我立即心內盤算老師可能是考我如何換算,幾經辛苦計數後,老師手上的紙幣原來只有港幣30多元,越南紙幣的面值與香港流通面值分別真的很大呢!正準備表現自己精明計算能力時,見老師一直望著我身後的建築物微笑,於是我轉身一看,原來是我的研究題目—「文廟」,我驚歎越南與中國儒家文化的緊密關係。
其實未出發前往越南時,我對越南的認識止於課外書籍,印象中的越南就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國家。只知道越南原本是用漢字的,但是自19世紀法國人接手統治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去中國化運動,禁止了當地人再使用漢字,並且推行了拼音化文字,所以不太了解越南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旅程的第三天我們前往「友誼關」,友誼關是中國前往越南的必經之地,這是中國與越南的重要關口。這個關口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從導遊口中得知,此關口建自西漢時期,最特別的是它是中國唯一一個還在使用的關口,不像「山海關」等其他關口變成了旅遊景點。越南歷史上曾經被中國先後統治過四次,其後又被武力推翻了。這個關口其中一個特點是關口的兩邊大門大小不一的(站在中國這邊望往越南那邊的城門漸小,而站在越南望往中國的城門漸大)。這明確確立了當時中國起城牆時,認為與越南對比有大小國之分。
接著又要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旅遊巴之旅,終到達越南的河內市。我往窗外望去,發現越南當地很多樓房的建築都很有本土特色,他們的房屋都是偏瘦偏窄但頗為長,就如長方形一般。問導遊得知,原來當地人起屋是要買地的,而寬度就決定價錢,越是寬大的屋子就表示屋子的主人是個有錢人。我十分期待去文廟參觀,不知文廟這歷史悠久的建築是否也與導遊所說的一樣,建得窄窄的。
越南的第二天,我們的考察點是文廟又稱國子監,根據《大越史記全書》記載,文廟於神武二年建成,是越南李朝開國君主李太祖在順天元年,下詔遷都於升龍城,並要求在城內興建文廟。文廟內供奉著儒聖孔子,更在國子監裏供奉着越南的儒學大師,可見在越南十分推崇中國的傳統儒學。
文廟的正門兩側有刻著「下馬」的石亭,表示古時沒有車,以馬代步,當人騎馬經過文廟時必須要下馬。避免騷擾到在文廟內學習的人。穿過文廟大門進入第一個庭園,有一個大型的蓮池,這正正是越南紙幣上的建築物。進入大殿後,殿內供奉著坐著的孔子聖像,堂上掛著「萬世師表」的金柒紅匾。兩側還有對聯,每個漢字都仍清晰可見。細心地走遍文廟的各個角落後,發現到這所建於千年前的古代建築與香港的古代建築物有所相異,在中國的古老建築的門都是高又寬大的,但我身在越南文廟看到的並非如此,為什麼整個文廟內外的大門都是又窄又偏矮的。
我不能解答這心中的疑問,於是便請教與我同行的何漢權校長。從何校長口中得知,文廟是效仿中國的建築而建,雖然中越關係密切但越南人不敢冒犯中國所以才把門起得矮小,對中越關係我又長知識了。
我們在越南河內去了多個重要的地標,例如:友誼關、文廟、戰爭博物館等,每一個都歷歷在目,使我印象深刻。一個國家的文化及發展,唯有親臨當地,切身處地才能體會到,這有別與透過上網、報刊、及書籍去了解一個地方。
旅程中,我不但單止加深了對中國及越南兩地的認識及了解,更與同行的老師建立了更好的關係。因此我在此多謝 一生一師 同心基金會(香港),給予我參加這次旅程的機會,讓我有了一個畢生難忘的學習經歷!
林偉鵬同學 文理書院(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