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喜太後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歷時僅壹百零三天的變法終於失敗。也叫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又名維新變法,其高潮則為百日維新, 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壹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近代化道路,變法內容,政治方面:準許官民上書言事;取消閑散重疊機構,裁汰冗員;廢除旗人寄生特權。經濟方面:京師設立鐵路礦務局和農工商總局,保護農工商業的發展;獎勵創造發明;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決算;裁撤驛站,設立郵政局。軍事方面:裁撤綠營,精練陸軍,改習洋操;實行征兵制;添設海軍。文化教育方面:開辦京師大學堂,各地設立中小學堂,兼習中西文科;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經濟特科;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新書;準許設立報館、學會;派人出國留學、遊歷。
戊戌變法作為近代中國的壹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雖然只有短短103天,但具有進步意義。即使變法被慈禧太后扼殺了,但也為13年之後爆發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變法失敗后,激起了民眾對滿清政府的憤恨,推動知識分子由維新向革命轉化。戊戌政變失敗後,支持孫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對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為革命黨人。
變法理論更加深入人心。人們普遍認為,不變沒有出路,變是古今通理,中國還應該大變、全變。民主思想進一步傳播。維新派只敢說民權,承認人民有參與管理政治的權利,但是不敢說民主,不肯承認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戊戌維新之後,民主思潮就充分發展起來了。激起了新一輪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熱潮。戊戌維新失敗後,更多的年輕人出國留學,更多的西方學說被譯介到中國,中國的思想界更為活躍,西方思想在中國盛行,知識分子知道中國當時已經進入水深火熱之間,若不改變必死無疑,這便導致了革命的爆發。
若沒有這些知識分子支持著整個中國,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知識分子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唐太宗亦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唐代289年國祚,依靠的就是百官,其中以諫官幫助最大,唐太宗以魏征提醒自己,故他的過失很少,其實所有國家亦是如此,收集百家意見,集思廣益,自然得到最全面的建議,使國家進步,所以作為知識分子的我們,應多關心國家,為國家略盡綿力,才不枉自己知識分子的名號!
劉煒星 風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