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交民巷看外國勢力對清末局勢的影響》

《從東交民巷看外國勢力對清末局勢的影響》

在這一次京津之旅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位處東城區一條全長1552米的胡同,它在歷史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東交民巷。自1861年3月英、法、美、俄公使入駐東交民巷后,這裡邊逐漸成為各國公使館的聚集地。東交民巷在北京城近核心區域,距離故宮並不遠,可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在中國的外國勢力已經大到可以長期留在中國政治核心地帶,日後甚至有對中國的內政作出干預的能力,是為清廷心腹之巨患。

自1898年德國強行租借膠州灣后,各國開始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當時中國正面臨被豆剖瓜分的局面,有識之士和在位者都感知到變法有著迫切的需要。可見,列強交侵以及在中國永無止境的掠奪是戊戌維新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對外來挑戰的一個回應。

縱然光緒帝和維新派有改革的決心,卻沒有操縱到實權,加上操之過急,規模太大,一時間引起了不同持分者間的利益衝突。最終改革歷時103日,因宮廷政變而結束。維新一派被秋後算賬者無數,而維新核心康有為、梁啟超二人卻分別被英、日兩國庇護,流亡海外。康有為逃至日本后還大肆在報紙文章中指責慈禧太后,這無疑是在挑戰當時這位中國最有權力的人的底線。慈禧太后對包庇她眼中釘的外國勢力恨之入骨,埋下了日後縱容義和團武力排外,招致八國聯軍之役的伏線。

與此同時,在國內,光緒皇帝的處境也十分堪憂。政變之後,光緒帝便被幽禁在三面環水的瀛臺。那些在戊戌維新便一直站在維新派對立面的守舊官員恐光緒帝會怨於將來,遂紛紛慫恿慈禧太后廢了光緒帝,但尚未有決議。各國公使館位處皇城附近,消息靈通,自然很快收到消息,於元旦入覲詰問理由。慈禧太后為防引起列國干涉,所以以光緒不能誕育子嗣為由,立溥儁為儲,作為試探。慈禧太后還曾為爭取列國支持,親自宴請公使夫人以示籠絡。而各國公使認為立儲之時會影響中國局勢穩定,一旦中國局勢不穩,列強在中國的利益也會受損,所以提出警告,拒絕入賀,還公開表示不承認中國有新的皇帝。廢立皇帝本該是中國內政,但在列國勢力干涉下,慈禧太后不得不就此作罷。可見,列強可以在中國的國土裡公然干涉中國的內政,直接影響政權核心。

歷史已經過去,但縱觀今天其實外國勢力在中國國內還是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根據2009年的一則報道,津巴布韋第一夫人格雷絲在香港當街打傷一名拍攝她的英國記者。雖然香港警方已有足夠證據將她落案起訴,但最后卻因為其外交豁免權而不予起訴。100年過去了,有些事變了,有些事卻仍然一樣,這確實值得人反思。

吳芷欣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