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國北方的一座巍峨的古城,它掌握著中國近代進出口貿易的命脈。承蒙郭援平女士的慷慨贊助,有幸踏入這個不顯於眾,卻又在近代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城市---天津。
初到天津,最為吸引我的是一股浩渺幽深的歷史氣息,說來奇妙,在巴士遠遠望去,雖說依然是高樓林立,但不難在大廈與大廈之間看到一座座古老的教堂,或是城樓。諸如海河岸邊比鄰而居的袁世凱府邸和黎元洪故居,雖然只是驚鴻一瞥,可那座德式小洋樓卻依然昭示著腳下的地方曾經滿布西方文化的氣息。
世人皆知天津有九大租界,昔日近似裂土般予以西方列強,可謂喪權辱國,可殊不知歷史因果,一啄一飲,正因為天津近京,又身在海畔的地理環境,促使了天津成為了近代中國最大的金融貿易之中心。歷史著作“近代中國看天津”一書 便是這麼寫的:“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天津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幾乎是全方位地在中國近代化旅程上引領風氣之先”。九國租界治理天津下,各國洋行如雨後竹筍般而出,僅在1867年,天津開埠後的第七個年頭,便已有洋行十七間,其外各類工商業多不勝數,其中最為著名的一間酒店便是我們第一晚落腳處---利順德大飯店,作為外資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家投資的大飯店,其歷史意義非常,也是近代十分重要的外交場所之一,如多國政要名士如孫中山,胡佛,梁啟超,宋教仁等均曾到訪此處。使其成為中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是十九世紀中葉的建築之一,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研究模版,可見天津乃是中國近代一個不折不扣的中西文化交融之城市。
若不談文化,只論政治,天津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著超然地位的政治避難地。在此處,不知埋葬了多少民國前後政要的身影和他們身後的驚天謀算。1861年開始的洋務運動,可謂是中國學效西方文化科技之始,其中天津,便是洋務運動的中心之一,無論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兵工廠---天津機器局,培养军事,电报人才的天津武備學堂和電報水雷學堂等,均是在天津率先開辦,再逐漸拓展至全國。須知,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但實則是中國邁向近代化的第一步,為後來的百日維新奠下基礎,天津於此可謂有承前之功。後來,在百日維新失敗後,多個民國時期的政要因為天津多租界之緣故,棲身于天津租界,如在護國運動前便是與軍閥蔡鍔在家中策劃反袁的梁啟超,或是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來到天津暫居靜園,醞釀復辟重新為帝之謀的清末帝溥儀,便是民國初年的多個總統如黎元洪,徐世昌和曹錕等引退後皆是居於天津,這和天津吸取大量西方文化, 在洋務運動和外資駐入雙重推動下成為極其繁榮的大城市不無關係。
短短一日半的天津遊,雖習得不少歷史知識,但實則對天津認識仍然比較表面,只能從少數歷史文物中推敲聯想昔日天津九國租界之況,亦不過是管中窺豹而已。學歷史,當要客觀而學,是次正因有幸能親身到訪天津方能對其認識更上層樓,方可不局限于書本的主觀意見所限,故遊學實至觀重要,引宋朝變法大家王安石一言作結:“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高俊熹 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