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景點看清代演變」

「從歷史景點看清代演變」

這次的「戊戌120週年之北京。天津行」是個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走出課室,親身去感受歷史,比起坐在課室確實是更加有趣。考察了這麼多的歷史景點,例如故宮、東交民巷、梁啟超飲冰室等景點,確實鞏固了我對於中國歷史的認識,並令我對課本上的歷史有了新的體會。

紫禁城,是一個的充滿歷史痕跡的地方,我一直都很嚮往能夠到這裡見識,而這次的考察給了我這樣的一個機會。自滿族人入主中原以來,清朝君主主張行中央集權制,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卻比明朝君主更加獨裁。康熙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避免議政王大臣會議奪走大權,他成立「南書房」以作為自己的私人秘書機構,侵奪議政王大臣會議及內閣的實權,使其權利更為集中。另外,雍正帝為了更加方便處理政務,他搬到養心殿居住及工作,亦因如此原作軍事處理的軍機處漸漸變成雍正帝與大臣議政的地方,更成為處理一切軍國大事的中樞機構,在權利上凌駕於內閣及六部,皇帝的權力進一步加強及集中,清朝政體遂演變成君主專權的局面,亦使清朝一度處於盛勢。

這些的政治機構於我而言並不陌生,在課本上可見它們的影子,但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它們的真身。南書房位於乾清宮的附近,而乾清宮是清朝皇帝居住的宮殿;同樣地,軍機處位於養心殿的前方,兩者距離十分近。親身考察過後,能夠更加了解到兩位皇帝的用意,比起只在書本上看著文字去理解,親身去觀察能夠更加認識歷史。

一個朝代再怎麼興盛,亦會有昏暗的時候,而清朝的黑暗時代正是列強的不斷入侵,使清朝的弱點完完全全暴露於外。穿過東交民巷的同時,我亦深深體現到清朝當時的窘境。一座座充滿異國色彩的使館印證了當時清廷的腐敗無能,在八國聯軍之役後,中國被逼簽訂《辛丑條約》,須在北京劃定使館區,由各國自行管理和駐兵,而東交民巷正是當時的使館區。現在東交民巷的領事館仍保留當時的建築風格,但時代卻已經變換,可謂「物是人非」。

其實清朝之所以會有如此境況,皆因被華夷秩序的觀念主導的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視海外諸國為「蠻夷」,又以「朝貢制度」處理對外關係,使清廷惹來列強的不滿。列強對華政策轉趨強硬,並發動多場侵華的戰爭,被逼簽訂多項不平等條約,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

面對如此不堪的局面,一些主力官員力圖改變,亦深明中國軍事科技的落後,需要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才能改變中國積弱的困境。因此,洋務運動在一群較開明的中央及地方官員的倡議下開展了,以「富國強兵」為目標。可惜的是,官員只把重點放在如何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而缺乏了全盤的計劃,加上主持洋務運動的官員對於西方的政教風俗認識有限,所以仿效西法也僅限於軍事器物層面。隨著甲午戰爭的慘敗,印證了清廷的改革方法並不完善,洋務運動未能根本地改變清朝落後的境況。

雖然洋務運動的失敗對於清廷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但卻激發了民族覺醒。知識分子終於明白到光靠船艦炮利是不足以救國,加上西方思想的傳入,使知識分子極力提倡維新、變革,而康有為、梁啟超就是提倡維新的代表性人物,即是是次考察主題「戊戌變法」的倡導人。

康有為、梁啟超深明洋務運動的失敗是因著重軍事上的改變,而缺乏制度上的改革,所以他們在維新運動中更著重政治體制上的變革,全面地改變中國的境況。而在參觀各大會館如南海會館和梁啟超飲冰室時,對於維新運動的倡導人的背景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亦明白到為何他們會有變法的念頭。梁啟超飲冰室之所以會如此命名,是源於《莊子·人間世》一句話:「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吾其內熱乎?」,梁啟超透過飲冰以表其憂國憂民之心,自號「飲冰室主人」,以示「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之慨。儘管維新運動最終失敗告終,但從飲冰一詞可見梁啟超對於國家的熱愛,希望以自身力量改變國家的大志,確實是值得世人推崇的一位有志之士。

戊戌變法與洋務運動的分別就在於變法及改革。或者從字面看,這兩個詞語並無太大分別,意思都是要改變現有的窘境,設方想法改變現況;於我而言,兩者是有分別的,變法比起改革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就是在於制度的改變,維新運動在政治、軍事、文教、經濟等方面進行大規模的改革,而這就是維新運動比起洋務運動優勝之處。加上,過去的改革運動都是由朝廷官員提倡,進行不同方面的改革,例如建設軍隊、修軍備;然而,維新運動提倡人的身分與以往大不同,是由知識分子主導的一場變法,他們深受西學的影響,大膽提出朝廷的不足和問題,希望能夠藉著變法去改變國家的處境。雖然維新運動只推行103天,維新派更被慈禧太后逮捕,但維新運動對於後世的影響卻是十分深遠,啟蒙士人,推動中國日後的變革。

縱觀全文,其實焦點是在於改變。從滿族人入主到維新運動,以至日後革命的發展,都是基於改變。世人不甘安於現況,力圖改變,尋找一個又一個的方法改變現況,好像改革由官員推行變為由知識分子覺醒、主導,一切都在改變。雖然改變原有並重新接受新方法的過程不容易,但不改變便無法突破,無法使更好的誕生。再者,做人也一樣,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改變,讓我們變得更好。永遠以同一個角度出發,對,你可能會成功,但你會比其他人看得更少,目光亦不及別人。而當你學懂改變,從不同角度出發,你會發現可以看到很多,看到別人與自己的分別,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找出方法把自己變得更好。

王婉微 博愛醫院鄧佩瓊紀念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