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徵意義及民族性》

《中國象徵意義及民族性》

 

象徵,是以有形的事物來表現無形的觀念。即對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與看不見的事物等,都不直接指明,根據關聯,透過意象為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充滿暗示性。

首先,象徴自古有之,上至神話時代,甚至可以說神話時代的殘留,是民衆共同認可的圖案符號。其中一部分是基於神話而成的,如伏羲氏的卦象代表了一些思想等,甚至後來的孔子崇尚的禮樂,為基於古時的祭祀占卜而來,是人類將複雜的天文地理想像為一個個符號的結晶。

其次,象徴可以婉轉地,簡單地表達複雜話語,達到意識形態上統一的認同。回歸皇權的統治,認受性是每個新興朝代的挑戰。以前的方法,如周朝則是由史官抵毀前朝以示其賢德,合乎上天對君主的要求。可見由上古時期開始,象徴已經略顯其功用,有賢德等於上天的認可,等於有資格為君主,實緣於人民對於美好的嚮往及對大自然的敬意。故此,為鞏固統治,皇帝利用百姓對於這些事物的崇敬,製造當時祥瑞的象徴,增加新朝的認受性。

另外,象徴貫穿了整個中國歷代統治。秦的皇帝之稱,利用百姓對於品格高尚之人的崇敬(三皇五帝),制、詔等名稱之不同,明顯分界了統治者與平民的地位,又順應五德終始說,巡遊祭祀亦是利用了人民對大自然的敬意,將自身的地位升至與神明地位無異,一如天子一說;王莽更偽造各種祥瑞,在當政年間,有鼎等象徵天子的被挖出,作用正是暗示民眾自己才是合適的君主;又有隋朝的名字,本身是「隨」一字,但因辶象徴走,會使隋消亡而改之;明朝朱元璋所創,我們今次交流團也有聽見解說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正正增加了上天對其的認受性,利用了對自然的敬畏,皇子起名亦隨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延國祚,以增其合理性;清朝除此外,更行文字獄,因明月象徵了前朝明朝,而清風為清朝,充滿暗示的意味,使其斬之以固統治,增加威信。故此,象徴是統治者增加認受性並且是鞏固統治的一種手段。

再者,此次參觀建築中的象徵更是無處不在。就如維新派康梁曾居住的廣東會館中圍欄上的圖案是冰淩花,象徵福壽。又有八仙過海的圖,充滿祝福的意思,正中的圖中,官員踏在青雲上象徴平步青雲,符合康梁等居於此待考的舉子身份,可見象徵是揭示身份地位的手段。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