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烏茲別克

你不知道的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不是一個有名的旅遊勝地,鮮少有旅行社會舉辦去烏茲別克的旅行團。沒有研究歷史的人,甚至可能沒有聽過這個地方,也有人更以為烏茲別克是中國的一部分,烏茲別克位於中亞地區,一聽到中亞地區,很多人都會以為十分危險,會有很多「恐怖份子」及「恐怖襲擊」,又會認為那裏十分落後,沒有空調,沒有電視機,但這些都只是我們的錯覺,走進烏茲別克後,才發現烏茲別克是一個安全而且十分舒適的國家。2017年的暑假,我就跟隨着港大中史研究文學碩士同學會所舉辦的遊學團,走進了這個鮮為人知的國度。

烏茲別克保留了無數個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遺址,如撒馬爾罕的天文臺遺址,布哈拉的伊斯曼遇尼陵墓,不論是外觀還是內部陳設,都完完全全地保留了當年的古風古貌。在我們參觀的時候,有一個景點之所以沒有進行修復工程,導遊解釋是因為至今仍未有足夠資料了解景物的原貌,故當地不會對該文物遺址進行修復工程,以免影響遺址的原貌。可見當地在進行修復工程時,都會尊重遺址的原貌,這一份精神,令我十分欣賞。也正因為這份堅持,令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建築物的外貌都和當年沒有太大分別,每當我們走到這些文物遺址前,也不會覺得自己是身處於二十一世紀當中。

而這一次的遊學團,也令我親眼看到何謂「蒙古西征」。丁博士在行前簡介會曾對我們說過: 「通過這一次的遊學團,你們就會親眼看見什麼是蒙古西征。蒙古西征就是去到哪兒,就燒到哪兒,拆到哪兒。」成吉思汗當年去到哪裏,哪兒的建築都會被「殺」得片甲不留。當年有無數個建築都被「蒙古西征」徹底地破壞了,可想而知「蒙古西征」對歷史文物的破壞力有多大。幸運的是, 在布哈拉,有一個叫「Samanid Mausoleum」的景點,那一個景點是一個陵墓,陵墓遠不及帖木兒陵墓龐大,但正因為此,陵墓當年就能完完全全地被風沙遮蓋,從而成功地逃過「蒙古西征」的毀城之劫,是一個十分珍貴及難得的文物遺址。有一點讓我驚訝的是,當我們走進陵墓參觀時,看見在這個陵墓內,居然有人在售賣明信片,這也反映出「Samanid Mausoleum」是一個熱門景點,多麼的吸引旅客。

丁博士曾在行程的總結講座指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代表的英雄人物,如蒙古當然是成吉思汗,蒙古國為了紀念偉大的成吉思汗,更把原名為蘇赫巴托爾廣場的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最大的廣場改為「成吉思汗廣場」,廣場內更有成吉思汗的雕像,這些就足以反映出成吉思汗在蒙古國的地位。另外,丁博士又在行程的總結講座中指烏茲別克代表的英雄人物就是帖木兒,我們在遊學團的第二天,乘坐高鐵出發去撒馬爾罕,撒馬爾罕是中亞地區的歷史名城,而帖木兒陵墓的就是位於這個歷史名城內,另外,在塔什干,也有帖木兒廣場、帖木兒紀念碑、帖木兒博物館,反映出帖木兒在烏茲別克的地位之高,而這位烏茲別克的代表英雄人物,是受國家認同的。

最後,在這次遊學團中,聽到不少未曾聽過的宗教,如東正教。在阿拉木圖有一個東正教的教堂,外表像城堡,教堂是全木造的,是全世界第二大全木造的教堂,東正教的十字架圖案十分特別,與以往在香港看見的不同,東正教的十字架圖案,「十」字的下方有一條斜的橫槓,導遊解釋那是一個腳踏板,除了東正教,還有另一個宗教,叫拜火教,丁博士告訴我們拜火教認為水,火,土都是都是神聖的,故當人死後,不會火葬,也不會土葬,只會天葬,天葬就是把遺體放到山上,讓鷹食其屍體。中國人的觀念就是人死後要保留完整的身體,不經過此次的遊學團,我也不知道世上有「天葬」這種祭祀儀式。

「絲路明珠」, 絲路曾在古代時為中國帶來龐大經濟收益,現在,絲路就為我們帶來龐大知識及文化上的收益, 絲綢之路是明珠,是文化探索的明珠。走過萬里路,是次中亞文化探索之旅的結束,正是下一段文化探索的開始。

劉嘉君 風采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