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對歷史的刻板印象

改變對歷史的刻板印象

絲綢之路?在中史書上有關的詞語就只有:酒泉、張掖、武威、敦煌。選了中史作選修科的我,卻只是因背誦及熟悉答題技巧就能取高分的心態而選中史,可說是對中史的興趣全無,甚至厭其乏味、煩悶。對於烏茲別克、哈薩克的瞭解亦只是富有民族色彩的國家;同時修讀視覺藝術的我只把是次機會增加對藝術的認識,又或是比別人多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旅遊。

毫無珍惜這次學習歷史機會的我懵然不知,自己是空白的無知。

在這短短的八日七夜裏,我們乘搭了五次飛機、六小時的長途車、兩小時的高鐵;到訪了哈薩克的阿拉木圖、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布哈拉,參觀了不少建築群、陵墓、清真寺、經學院等;瞭解了中亞的歷史、文化等。

從哈薩克開始的中亞之旅,我們到訪了潘菲洛夫公園(Panfilov Park)興建的目的是為紀念莫斯科保衛戰擊退德國進攻中的28位土兵,當中有10名的阿拉木圖人。公園內的不滅之火正代表著戰士精神永存不滅;在走廊的盡頭,有一個張開雙臂的銅像,紀念捐軀的28名勇士;在遊覽公園的尾段,有一個三名士兵的銅像,三名士兵的愁容,令人不禁慨嘆戰爭的殘酷。雖說這公園是旅遊景點,但到訪的人卻不乏本地人,有些更將鮮花束放在雕塑旁,反映出當地的人如此重視國家的歴史。

到達撒馬爾罕後,我們亦參觀了雷吉斯坦廣場、天文台遺址、比比哈藍清真寺、沙赫靜達陵墓群。最令人慨嘆可惜的是阿菲拉希雅山丘(Afrasiab),一個曾經繁榮古城卻被成吉思汗在1220年徹底破壞,現在留下的只是一片荒蕪。在史書上記載的成吉思汗無一不是英明神武,拓土開疆的戰爭英雄,在蒙古國、中國,甚至連馬英九、美國等學者也稱讚他的武功。而然,踏足在被成吉思汗破壞的土地下,卻是頓然覺得他的殘酷,戰爭的可怕。一個繁榮安定的城市,卻被掠殺,被燒毀了,如今只剩廢城。甚麼是英雄?恐怕定義並不是只能看片面吧!

乘搭高鐵到布哈拉,驟然發現只剩下三日。留在布哈拉的日子裏,我們參觀了不少建築物,其伊斯蘭建築特色的美,例如穹頂、阿拉伯式花紋的幾何圖案、伊萬(Iwan)、搭配上綠松石色的烤磚作裝飾,真讓人歎為觀止。到訪了波麗卡龍建築群,聽說是一位信奉蘇非主義(Sufism,即伊斯蘭神秘主義)的神學家;從中得知伊斯蘭教的規條十分嚴格,如:五功需遵守、蘇非派甚至出現苦行僧(dervish)。目的是為了精神上的永生而需在日常生活裏潔身自好。我不禁回想,其實伊斯蘭教教規嚴謹,建築又極之宏偉,何以所聽關於伊斯蘭教的全都是負面呢?瞭解後,原來伊斯蘭國(ISIS)信奉的是伊斯蘭主義,藉透過聖戰(Jihad)來統治全球,並以伊斯蘭作基礎。但聖戰其實是指對抗內心慾望的戰爭或出於自衛的戰爭;反觀今天伊斯蘭國主動發起的戰爭卻是絕不允許,亦不符合《古蘭經》「不可殺人」的規定。歷史,恐怕不只能令人得知過去,更能讓人瞭解現在。

不能說去完這八日七夜的考察團,就立刻令不喜歡中史的我熱愛中史,但卻令我愛上中史。在旅途上,烈日當空下,導遊仍不忘告訴建築物背後的故事;車程中,丁博士亦放棄休息,講述中亞的歷史;言笑間,發現團員對中史濃厚的興趣,甚至手機上的遊戲也與中史有關。「見聞錄」是寫下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而然我得到更多的得著卻是由心感覺到的,大家對中史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認真,的確,真是自形慚愧。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卻是需互相配合。否則到訪、參觀建築物後,卻缺乏知識的補足,也是難以擴闊視野。

不是說每個人也要喜愛歷史,但歷史能讓我們找回自身的源。正因我們有着歷史,才有今天的我們;透過歷史,能更認識自己。歷史,是現在的借鏡,亦是國家的共同記憶、靈魂;才不是「背誦及熟悉答題技巧」的考試。

陳卓慧 沙田培英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