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不完的驚喜,瞭解不完的故事。
回憶起八天的旅途,從烏茲別克回到了香港,當時情緒很滿,思緒很滿,獲得的很滿,電腦的記憶體也很滿,因為拍下了近千張照片。回到香港後的一個潮濕悶熱的下午,獨自坐在家中,望着眼前一張張照片,是宏偉的建築群豎立在面前,是街上的當地人依舊向我微笑,彷彿我從未離開……
出發前數天,對於未知的中亞旅途,憑藉唾手可得的互聯網資訊,腦海想像了多幅畫面,就為烏茲別克的「模樣」立下定義:使人生厭的乾燥炙熱、紛紜雜沓的歷史背景、人跡罕至的落後國家。最後,一路上走過兩國土地,所見所聞都灑進心中的土壤,驚喜滿滿,證明了遠行的意義:「親耳聽聞上千遍,不及親眼看一回」。我愛上此行,愛上烏茲別克,也更加愛歷史。
是次旅程率先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人民對己國心存濃厚的民族感情和國民身份認同。不論在中轉站哈薩克,抑或目的地烏茲別克,歷史英雄的故事往往都掛在導遊嘴邊。阿拉木圖潘菲洛夫公園的戰爭紀念碑,紀念莫斯科保衛戰當中二十八名全告犧牲的勇士,為阻截德軍,投擲手榴彈同歸於盡。仰望雕塑,其外形氣勢逼人,高大的勇士張開雙臂,眼神堅定,不知道他們當時是否真的無所畏懼?雕塑前有一團不滅之火,象徵生生不息,旁邊放着民眾獻上的花束,即使這個國家歷盡滄桑,勇士們也不曾被遺忘過。至於烏茲別克的英雄人物 –– 帖木兒,幾乎從每天的旅程講解,都能聽到他的名字。當年成吉思汗策馬入城,撒馬爾罕被夷為平地,後來由帖木兒積極重建了今日的撒馬爾罕城,所以烏茲別克將他視為該民族的偉人象徵,也將帖木兒的騎馬雕像放置在首都塔什干的廣場。英雄人物都已遠離,影響卻如此深遠,英雄故事就此深深成為人民心裡的烙痕,各凝聚兩片土地的國民,連我這個異鄉人也不禁生起敬畏之情。
烏茲別克考察之旅的焦點,固然離不開古絲路。絲綢之路上的駱駝商隊曾經穿越於此,成吉思汗與帖木兒曾經征戰於此,華麗而莊重的清真寺和宣禮塔依舊矗立於此。這些歷史與傳奇的混搭,記載在每個遺址,讓後人想像回放。中亞歷史文化錯綜複雜,絲路上有不少民族稱霸一時,粟特、波斯、希臘、突厥、伊斯蘭等文化都打造了今天的烏茲別克。從粟特人博物館可知,在絲路上活躍的粟特與唐朝曾建立外交關係,所以以上文化得以傳入並影響中國。教科書上從來都只是逐一描述一個地方、一個時段的歷史,對於不同地方之間的交流往往都以片言隻字交代,甚至一字不提,遠行卻讓人大開眼界。
布哈拉(Bukhara)是古絲路的重鎮之一,至今保存了許多古風古貌的建築。對於喜愛舊物的我而言,當然深深愛上此城。酒店位於布哈拉舊城區之中,從早到晚,淺藍色圓頂,配搭貼滿藍色馬賽克瓷磚的建築群,這些別具特色的建築都盡收眼底。舊城區保存有中亞各個王朝修建的宮廷、城牆、清真寺、神學院等造型獨特的古建築,依舊保持著中亞傳統民居的風貌,古城居民也都還是以傳統服飾為主。阿爾克禁城、卡揚宣禮塔和高柱清真寺都讓我嘆為觀止。身處布哈拉就仿如置身沙漠,陽光無比炙熱,天氣乾燥,氣溫高達四十度。但是各個遺址無論從景觀造型,或是內部金碧輝煌的陳設和裝飾,都如磁石般吸引着我的眼球和相機鏡頭。在這情況下,難以忍受的氣溫都被拋諸腦後,沉醉於古色古香的景物當中,難怪布哈拉獲得「中亞最大露天博物館」之美譽。
我是一個愛笑的人,我也很喜歡愛笑的人,這是我喜歡烏茲別克的原因。活在發達城市太久的我們,早已把熱情和笑容都留給最親近的人。然而在旅途中,最美的風景還是敵不過當我走了幾步,不經意的一個際遇下,忽然看見陌生人對我的笑容。烏茲別克人很熱情、友善,會上前與你搭話,會笑着向你揮手,會主動跟你拍照,那些時刻都在提醒人,快樂就是這麼單純。笑容是會傳染的表情,八天的遠行,我紀錄了所見的各種笑容,我過了升高中以後最無憂無慮、最快樂的八天。
「歷史結緣」,這是葉副會長在行程終點的總結。對,歷史讓我在巧合之下成為這次的團友,讓我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結伴同行,讓我擁有難以忘懷的經歷。對於這趟充滿着歡樂和知識的遠行,感覺就彷彿還在昨天。這一路上經歷的風景,百感交集的我無法簡單的用文字一字一句的寫下來,倒不如像那些英雄故事一樣烙在心頭,永不忘記一同在布哈拉抬頭望着滿天星的夜空,相約四時起床看日出,談笑風生的那些日子。
「世界是一本書,不遠行的人們只讀了其中一頁。」遠行讓我一路上慢慢地讀這本書,見聞總是不斷推翻我那愚昧的既定印象,不斷的發現這陌生國度帶給我的驚喜,使我重新描繪這個國度的模樣,也令我重新賦予歷史這兩個字的意義。
作者:2017年 田家炳中學 中五 楊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