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越南的歷史文化以往只能從書本得到片面的認識,因此是次考察我更希望能認識越南的歷史文化。是次考察讓我看到越南的歷史文化特色,特別是中國和法國對越南的歷史文化影響甚深。以下我嘗試追溯越南自身獨特的歷史經歷,以及如何發展出今天頗具特色的越南文化。
早在中國秦漢以前越南其實已聚居了不少的民族。今天越南將聚居於境内的民族歸類為54個民族。我在考察的其中一天便參觀了河內市的越南民族學博物館,館內展示了各個少數民族例如越族、傜族、岱族、嘉萊等民族的民俗服飾、樂器、婚喪喜慶用品、祭祀用品等等,甚至播放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祭祀及生活片段。而室外展示區主要為多座具少數民族特色的屋舍。透過參觀博物館,除了可深入了解每個民族的特色與文化背景,亦令我知道越南早於受中國影響前已有其自己的歷史文化發展。
到了秦朝年間,已有文獻記載秦始皇於統一六國後,派遣50萬軍隊平定嶺南地區,而當時嶺南地區是包括越南北部(南部當時為荒蕪之地),反映越南早在中國秦朝的歷史已經出現,而當時的越南北部更是秦國的領土。
而在秦亡後,管轄當地的將領們建立了南越國,及至漢朝時,漢武帝才出兵攻打南越國並成功接管當地(現今越南北部),雖然中國一直經歷朝代的更替,但越南北部地區仍屬中國版圖之內,及至宋朝建國,當地首領向剛剛平定天下的宋太祖獻禮,由於剛重新統一中國,宋太祖遂冊封當地首領為藩王,即表示安南(現今越南)不再受宋朝直接管轄,而是變成了藩屬國。
之後越南經歷了三朝,分別是丁朝,李朝和陳朝。而在越南歷史博物館有不少文物記載着,更有一塊大展板介紹當中朝代的經過。而當時的陳朝已是中國的明朝,由於當時安南內亂,明太祖遂派兵並平定安南(越南全境),越南又重新返回中國的統治。經過十多年後,當地人起兵反抗,明兵平定不果,讓他們建立黎朝,不過也是明朝的藩屬國。
由秦代至明清期間越南一直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因此在考察期間我也看見很多越南的歷史建築仍保留了很濃厚的中國色彩,例如孔廟。我認為這座歷史建築物除了反映中國在建築風格上對越南的影響,更重要是能反映在文化上對越南的影響。孔廟內我們可看不同的漢字牌匾及記載了考試功名的石碑,從孔廟的規模也可反映越南以往對中國儒教文化的重視。我從當地導遊的介紹得知直至今天孔廟每年仍會進行大規模的祭祀儀式,很多越南人仍會前來孔廟祈求學生考試取得優異成績,可見越南的歷史文化深受中國影響。
而在19世紀開始,越南開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1840年間,法國軍隊三犯越南,而當時清朝派兵協助越南抗擊法軍,得到極大的勝利。在鎮南關紀念館內,展館記載著名的鎮南關之役,文獻和文物保存得完善,令我能更完整地了解該時期的歷史經過,當時清兵將領馮子材運用戰略得宜,並於鎮南關痛擊法軍,令法軍大敗且守住中越的防線,使兩地關係更進一大步。
及後洋人擊潰日漸衰落的滿清政府,並割讓了越南予法國,讓兩地從此斷絕來往。越南的文化開始受法國的影響。在考察的過程中,我亦不時看到河內市佈滿了不少具有歐洲建築特色的建築物,例如教堂。
但重要的影響就是越南開始發展出其獨有的文字系統,這種越南文字稱為「國語字」。「國語字」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早於1651年,法國傳教士作成的越南語辭典,是越南語的起源。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後,法國統治者鼓勵發展國語字。同時越南人,特別是儒家的愛國人士出於反抗殖民統治而不願意學法語,因此去鼓勵及開始使用國語字。1954年北越政權成立後,廢除漢字,大力推行國語字,因此國語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推廣。據當地導遊的介紹,因為國語字容易學,只要會說就能拼寫,所以亦令越南更有效地減低文盲人口。
直至二次大戰結束後數年,中國共產黨成功擊敗國民黨統一了中國;而越南正分裂成南北越兩個政權,而胡志明正為統一而努力,同為共產主義陣營,加上兩地的淵源,當時中國與北越政權的關係十分親近。
其中一件有趣的事,原來早在1920年代,當時來自越南的阮愛國(即胡志明)有機會認識了周恩來。因兩人皆有相同的志向和政治理念,兩人一見如故。我們可以在胡志明紀念館和戰爭博物館中看到胡志明和中共領導人在中國會面的照片和雙方的信件,明確刻劃了中越領導人的關係,亦使到我明白到中越兩地到二戰後稱兄道弟的原因。
在南北越戰期間,中國調配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北越,最後經過數年的戰爭,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成功統一越南,並立刻與中國結為邦交。戰爭博物館內擁有大量文獻和文物,例如軍服及武器等,同時亦看到中國在越南建立後送的賀禮之貴重,兩地成為了手足之交。昔日的鎮南關亦改稱作友誼關,可見兩地淵源極深。
在整個考察過程中令我親身了解到越南的歷史與文化,其中一個最大的體會就是越南的歷史文化與香港亦有相似之處。兩地於早期都以中國文化為社會核心文化,同樣兩地於19世紀亦受到歐洲西方文化的影響。因此今天我看到的越南河內是一個中、法、越三種文化融合的地方,各個展館的展品令我於短短兩三天內認識了越南獨有文化的源由。
元朗裘錦秋中學 容健華老師 曾釗豪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