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遊雙城有感

再遊雙城有感

於己亥年盛夏,有幸作為組長隨同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的各位重量級師長,帶領一群熱愛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的中學生,參加由該同學會以及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聯合主辦,中華歷史文化獎勵基金和明曦公益基金會贊助的,五四運動百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的「雙城考察:巴黎北京之旅」,為我大學四年最後的暑假添上豐富的色彩。12.13

八日七夜的旅程很快便完滿結束了,我心中雖有對同行之人和所到之處無盡的不捨,但天下間哪有不散之宴席?返回香港收拾好心情,記錄一下本次旅程的收穫。

中國北京、法國巴黎和比利時布魯塞爾,這些歷史悠久且極興盛昌明的首都,我過往都曾因為參加交流團和交換課程而遊覽過數次。不過,北京大學的紅樓卻依然讓我大開眼界,了解五四運動的發展和經過,看到教科書以外珍貴的史料,得到過往從未學習過的知識。除此以外,在遊歷過法比兩國一些如索姆(Somme)、亞眠(Amiens)、伊珀爾(Ypres)等鮮為人知的城鎮後,我也更全面地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真實情況。

記得參觀位於伊珀爾的法蘭德斯戰場博物館時,我看見士兵如何在環境險惡的戰壕生活和作戰,化學武器如何穿過大片無人帶並毒死活物,繁榮的小鎮如何在炮火下被全部夷為平地,黎民百姓又如何因戰爭失去家園、所愛和性命,戰爭的慘烈和血腥都鮮明地一一呈現在我面前。在亞眠的主教座堂裏,也有一面高牆上面刻滿了為這座小城捐軀的一戰士兵,高牆之下有一個小木架放着一支支為他們點亮的蠟燭,令人不自覺對他們肅然起敬。

而到了位於索姆的一戰華工墳場,「中國華工旅」這一詞更是從我中學選修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一躍到我眼前,數百條鮮活的生命曾在戰場上留下熱血、客死異鄉,最後靜靜地躺在法國鄉郊的某處,駕車而過的遊人不論國籍,紛紛停下來向他們致敬。一行行的墓碑上刻着「勇往直前」、「鞠躬盡瘁」、「萬世流芳」、「雖死猶生」,對來訪者訴說着他們的生平:他們勇敢地離開祖國赴外國戰場,在戰線後方克盡己任,搬運物資、建造營房、挖掘戰壕、修補道路、維護火炮,最後簡略為一句「讓中國成為戰勝國、出席巴黎和會的功臣」,在無數莘莘學子的教科書裏留下美名。在墓園中走着走着,卻不難發覺有些墓碑上連姓名也沒有,甚至還有數人合葬一墓的情況,再次讓生於安逸的我感到無比唏噓,慨嘆戰爭的殘酷。直到在老師們帶領下於墓園前沈默、敬禮,心中的鬱悶才得以抒發。

參觀過的古蹟、景點固然是讓人獲益良多,同學會的幾位校長、教授和老師在旅途上的講解和分享卻更令旅程生色不少。博學多才、飽覽群書、出口成文指的,大概就是像幾位老師一樣,在旅遊巴上、在博物館裏,隨時隨地為學生授業解惑,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學,補充解說導遊有所遺漏之處。無論參觀時逛得多麼累,只要老師們一提起話筒,昏昏欲睡的學生們都會馬上提起神來,聚精會神地聆聽老師們說話。

確實不只是各位同學會的老師熱愛研究中國歷史,我們這群學生其實也是同樣因為熱愛歷史才有機會參與這趟難得的旅程啊!我們小組促膝詳談後,知道有人喜歡武器史,有人關心外交政策,有人深愛藝術文學。即使大家目標和喜好各異,但熱愛歷史的心卻是十分相似,若非每日行程緊湊,需要早早休息養精蓄銳,恐怕是會徹夜忘形地交談。

此行實在獲益匪淺,但才疏學淺的我並未能用三言兩語盡訴所有見聞。作為組長,盼望所有組員在這趟旅程後,延續這惺惺相惜的友誼,無論日後是否選修歷史相關科目,也互相勉勵互相砥礪,一起繼續充實自己、探究歷史、關心國事。

12.12

楊子萱  香港科技大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