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四代人的中餐廳,詮釋了中國人對「根」的執著

經歷了四代人的中餐廳,詮釋了中國人對「根」的執著

故事從在巴黎的第一頓飯開始說起。

到埗巴黎之後,我們的第一頓飯是中餐。雖然對歐洲的食物沒有太大的期望,但是心裏還是想著一嘗法國當地美食。行程上安排的這頓中餐,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不過,正正是這頓中餐,打開了我在這次考察旅途中的思路。

那是一家名為「東紅」的中餐廳,坐落在巴黎一條小巷裏。本來以為只是一家普通的中餐廳,後來聽導遊介紹才知道,原來這家餐廳經歷過四代人的光陰了。對此,我十分震驚,心想:即使在香港,經歷過四代人光陰的餐廳都屈指可數,何況是在異國他鄉的中餐廳。我不禁在想:為甚麼這家不起眼的中餐廳,可以征服四代法國人?而這個問題,也貫穿了這次的整個考察行程。

參觀華工墳場e

在巴黎的中餐廳,給人的感覺是很傳統、很地道,與在內地或者香港追求所謂的「洋氣」不同,它們的裝潢、字體甚至是菜式,都保留著古典且優雅的中國風,而且看得出,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洗禮,到處充滿著歷史的痕跡。仍在巴黎的時候,我嘗試為自己的問題解答:可能是華人在法國的勢力強大,所以形成了這麼一個局面。

後來,我們在亞眠參觀了一戰華工墳場。在那裏,我看見每位華工的墳墓上,都清晰地寫著自己的名字、籍貫,而且墓碑的方向,正正是面向東方,面向著中國,面向著每位華工的家鄉。在丁教授的講解下,我發現原來「落葉歸根」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許多漂泊在外的華僑,最大的心願就是過世後可以安葬在自己家鄉。而一戰時期的華工們,基於種種原因,後人未能將其遺骸帶回家鄉安葬,其墓碑亦要面向著家鄉。無論怎麼樣,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

「落葉歸根」的「根」,大概能回答關於巴黎中餐廳的問題。每位華僑移居海外的原因都不同,無論身處哪個國家,說著哪種語言,都不會忘記自己是來自何方。中餐廳能屹立在他鄉異國,因為華人對於中華民族有強烈的歸屬感,亦正是這種對「根」的歸屬感,才令中華文化源源不斷生生不息,同時亦與當地文化和諧相處,沒有被其他文化所侵蝕,這是全世界華僑華人共同努力創造出來的成果。上一代人可能為了謀生,才漂泊異國他鄉,即使條件十分艱苦,亦從未忘記自己的「根」;而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愁吃喝不愁穿著,周遊列國亦不在話下,因此,我們更要時刻銘記著自己的「根」。

最後,衷心感謝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和明曦公益基金會給予我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感謝團裏的一眾教授和專家,我在這次考察團中受益良多,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上述感想所言;亦感謝來自全港各中學的優秀學生們,這是屬於我們的一段美好回憶。

參觀凱旋門e

李志林(組長) 珠海學院 新聞傳播系 大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