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山明水秀,風沙迭起不休。
國際風雲變幻,時局情勢曲轉。
海波翻湧,國浮國沉,彈指之事。
——凡爾賽宮參觀小記
在世界歷史上,衣香鬢影的巴黎無數次成為列強開和會的地方,也是諸列強在諸次戰爭以後「分贓」的地方。這樣的一個和會,表面上是為了維持世界秩序,但其實是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的舉動。
凡爾賽宮所代表的,其實是國際上各種各樣的和約與談判。列國在和會上唇槍舌劍,不只是為了那一口氣,更多的是將本國的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將世界政治權力重新洗牌。舉例而言,在一戰以後,法國為報自身在普法戰爭中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和被德國以在凡爾賽宮稱帝的一箭之仇,法國選擇了在凡爾賽宮内與德國簽下讓德國第二帝國崩潰和受辱的凡爾賽條約,而奧匈帝國的覆滅,也是因為被意圖顛覆這行將就木的老鷹的諸列強所逼迫而導致。
以上例子反映,各列強在凡爾賽宮和會中的觥籌交錯,只是波譎雲詭陰謀的遮羞布。而這遮羞布卻讓諸列強樂此不疲地抱著,原因是,只要列强不是戰敗國,他們就能從這塊遮羞布中獲得巨大的利益,而國際地位的提升,也只是彈指之間的事情。德國在巴黎凡爾賽宮的稱帝,象徵著第二帝國的崛起,但在短短的20年之間,德國第二帝國又在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簽訂了象徵帝國覆滅的凡爾賽條約。這固然讓人望史興嘆,但是,這也顯示了參與凡爾賽宮和會的人是多麽殘酷,也許在和會上只是一句輕飄無痕的話,就能將一個強國削弱,甚至將她消滅。
然而,這物競天擇的殘酷和會,卻讓身為知識分子的我,對責任這兩個字有了更多的感悟。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以鷄蛋和高牆發表他的政治看法。但他説的是並不是傳統政治,他説的是,無論鷄蛋如何弱小,我都會站在鷄蛋的這一邊。這句話讓我震驚。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們已經從染上斑斑血跡上的史書上清楚的看見中國如何在百年前淪為一隻在世界上孤獨無助的鷄蛋。然而,身為有識之士,我們要做的,是要承擔起興復國家的責任,肩負起保護我國的責任,以博讀各家之書,博採各家之長,開闊自身的眼界,進而在將來承擔起以智興國的重任。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智則國自然智。因此在求學的階段,我很感激能有機會站在凡爾賽宮,一睹當時以一言而動局勢的和會會場。回歸主題,中國當時在和會中,其實只是有兩個代表,和同為戰勝國的英國、美國、乃至日本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這其實是對中國一種外交的霸凌,意圖讓中國陷入外交上的困境。然而,作為受社會培養的未來棟樑和文化中的一個「士」,我們更應該以在凡爾賽宮所受的遭遇為鑒,以自己所受培育,在將來的社會中以一身所學,讓我國繼續立足於強國之林而不敗,在世界的舞池上不再成為固步自封的那一個,更重要的是, 讓我國不再陷入「弱國無外交」的困境。
凡爾賽宮的和會,表面上是風平浪靜,事實上是波濤洶湧。這股如雪般的浪花讓不論當初五四時慷慨陳詞的顧維鈞,還是精通法律的王正廷也不得不在此處折腰。我作為在世界上其中一個飽學之士,立足於當年風捲殘雲,噬強國於無形的凡爾賽宮,我只能立志於付出一生所學,讓自己能成為保護鷄蛋的那殼子,讓自己成為國家機器内的一顆螺絲,讓自己成為理想中的待時而用的飽學之士。
註1:《近代史研究》 (1990年第六期) 袁繼成,王海林著
楊逸軒 中五 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