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學童入香江

八方學童入香江

看中國地圖,再翻世界地圖,香港的面積小得無比。但在近現代的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發展史上,香港卻早已被映入眼簾,為世人重視。

十八、十九世紀雄霸世界的英國,選擇香港作為殖民侵略、物資補給、貿易往來之地,自有客觀地理環境的因由,這里水深港闊,海運進出中國方便。航運中心被打造,是順勢自然。再後空運蓬勃發展,九龍城小小的啟德機場,這里舊樓的居民,噪音壓耳,屋頂上望大飛機,年復一年,奇迹般沒有空難發生,卻又活生生見證香港成為亞洲乃至世界航空樞紐中心之一。

經濟發達,教育分量也自然增加,在亞洲擁有很高的席位。事實上,這里是國際金融中心,是旅遊服務業中心,是國際仲裁中心,是中國境內唯一實施與歐西接軌的普通法,是法治、醫療甚高水準之地,是世界上難見的,自由與安全能並肩同行之城,是單一低稅之區,甚為適合營商之地。上述實況,就是讓中外人士十分羨的「香港成就」。

多年的「香港成就」,使得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各個城市,家長們及學生們都期望來港就讀,大、中、小、特、幼各級學校,都有不少擁躉。問題是,政府的政策如何吸納?各部門如何聯合簡化行政,以結果為目標,讓有香港居民身分證的,乃至肯自行付費,無香港身分證的學生,申請來港就學?

今天,當香港各級學校面對適齡學童人口急據下滑,感到憂心忡忡的時候,為何各局不多加思索香港,以及香港教育的獨特與優點,於人口入境政策上,拆牆鬆綁,可以提供最大的鼓勵與方便,招攬香港境外各個區域,期望來港就讀的學生,利己利人,盡用香港地方少、轉身快、國際化,並有國家全力支撐的優勢,提速提效加快落實「八方學童入香江」計畫。

當然,站在教學專業角度看,「香港成就」是與有榮焉,教育有份;生於憂患,若然他朝「香港滑落」,香港學校教育同樣境況相連。滿招損,謙受益,不進則退,生生要不息,這是中國傳統乃至教育向前的智慧。

(本文曾於2022年8月11日在《星島日報》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風采中學校董,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長期關注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獲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現為《信報》及《星島日報》教育專欄作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等。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及《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等書。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