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永遠的老二(之一)

蘇轍:永遠的老二(之一)

引言

試問蘇轍有哪篇作品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他有哪篇詩詞文賦曾經被列入過教科書中?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作品最不為人所熟識的首選是曾鞏,其次就要數這個蘇老二了。

蘇轍本來並不是老二,而是老么。天意弄人,蘇洵的其他子女都早逝,只有蘇東坡和蘇轍倖存,他從此成為了家中的老二。蘇轍比蘇東坡年幼兩歲[1]。不要少看這兩年的差別,以蘇東坡的天資,兩年的學習時間,得着的一定不少。蘇轍要趕上這個曠世奇才的哥哥,談何容易。蘇東坡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有關他的故事令人津津樂道,他的光芒始終蓋過了蘇轍。就是這兩年的差別令到蘇轍成為「永遠的老二」的,而他也好像樂於站在聚光燈之外,欣賞兄長在發光發熱。有的時候當個老二也有他的好處[2],蘇轍就真真正正的發揮了這種好處了。不過,蘇轍的老二地位也僅此而已,在很多方面他並不比兄長遜色,有些更是比他強多了。

原來,蘇轍也是個狠角色。

黃毛小子VS皇帝天子

蘇轍中進士時才18歲,十分年青。21歲時(嘉𧙗五年,公元1060年),更進級挑戰宋代最難的公開考試--制科考試(又稱制舉)。制科是皇帝為了招攬非常人才,臨時下詔舉行的。宋代傳國300多年,只有41人在這個考試中合格(稱之為入等),而一般的科舉進士,就有四萬多人,由此可知這個考試的難度有多高[3]。有意投考制科考試者,先要得到朝中兩名官員舉薦才可報名。也只是可以報名而已,並不代表可以參加考試,所以能否得到高官名臣推薦是很重要的。若要獲得提名,又必須要令對方認同自己是才德俱佳。朝中大官輕易不會做這個提名人,因為這樣做有一定的風險。

宋朝政壇慣例,被提名者日後若是犯錯(不一定是犯罪),提名人也會受到牽連。小則降職外調,重則有牢獄之災,更重要的是名譽尤關,在朝中名聲一旦受損,仕途堪憂,與降職也差不了太多[4]。另一方面,提名有實力者參加考試,又是為自己在朝中建立勢力的好機會,正是有危亦有機,要小心選擇。像蘇轍這樣的人才就是很難得的,朝中重臣自然樂於向他招手。楊畋就是其中一個[5]。楊畋是當時的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講、知諫院,官位不算很高,但處於權力中心,親近皇帝,執言論之鞭。能得到這樣的官員推薦,自然是贏在起跑線。

蘇轍的吸引力還不止於此!

因為報考這屆制科考試的人數太多了,令到宰相韓琦有點不滿,公開說:「難道這麼多人也想跟蘇氏兄弟爭長短?」[6]這本來是要令那些平庸之輩知難而退的,但也容易令人覺得韓琦偏幫蘇氏兄弟。也難怪的,有另一件事,更顯出韓琦對蘇轍的偏愛。話說,在開考前不久,蘇轍病倒了。韓琦竟然向皇帝要求把考期延遲,好讓蘇轍康復之後才應考[7]。讀者閣下試想想,這樣的事情若發生在今天⋯⋯那簡直是匪夷所思!有這些名臣大官幫手,蘇轍又豈有不「入等」之理!

蘇轍就真的差點兒落選了。雖然「入等」,但也只是考了個第四次等[8]。原來,他在最後一份考卷中狠批了仁宗皇帝。

蘇轍投考的制舉科是「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9],顧名思義,朝廷要延攬勇於發言的人,希望他指出當今天下各樣弊漏。而蘇轍卻在答卷中把矛頭直指仁宗皇帝,先針對個人,然後才針對政事。一開始蘇轍便質疑仁宗自己說過的話。仁宗說:「朕承祖宗之大統,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燭於理⋯⋯志勤道遠,治不加進,夙興夜寐,於兹三紀。」[10]說的是自己為了國家百姓如何努力,再努力,更努力。而蘇轍則懷疑仁宗的誠意!

他又批評仁宗的私生活:「陛下自近歲以來,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坐朝不聞咨謨,便殿無所顧問。」這等於說:「你呀!身為皇帝只顧躭於酒色,不聽忠言!」就只欠没有指着仁宗的鼻子罵他荒淫無道。

接下來蘇轍又否定了仁宗作為人君的性格:「今陛下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把仁宗罵個夠了,蘇轍才開始分析朝政的弊病[11]。潛臺詞就是:「如今國家有那麼多毛病,全出在你這個皇帝身上。」

平心而論,宋仁宗已是宋朝比較好的皇帝,甚至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不算太差的皇帝了。給蘇轍這般批評實在有點不公平。可是,年僅21歲的這個蘇老二卻是個「憤青」,比老大更加激進。

後來,蘇轍回想當時的情況,也認為自己是不會入等的 :「策(考卷)入,轍自謂必見黜 。」[12]事實上當時的確有考官要令蘇轍落第,幸好司馬光及其他考官支持他,而仁宗皇帝也不以為蘇轍出言不遜,大逆不道。各個官員經過一番議論之後,達成了一個妥協方案:給予蘇轍合格,但只是第四次等。

試是考過了,第等也決定了,再下來便是授官。在這個環節中,也出了點狀況。朝廷給蘇轍做個商州軍推官,是個副把手職位,已經比一般進士出身的高。但王安石(當時官職是知制誥)認為不應讓蘇轍這樣的人入等,拒絕為他的任命發出公文。結果又是韓琦出馬,改由另一官員執行。

大家試想想,蘇轍不怕嬰人主之逆鱗,寧可落第也要批評仁宗,當他知道自己的名次是這樣得來的,所授官職是近似「施捨」的,他會怎樣?他當然是拒絕接受這個官職。他拒絕的理由是要照顧父親。較早前母親程氏過世,蘇東坡又將要到遠處(今日的陝西省)去做官,而蘇洵則在京城供職,若他也離開了,便留下父親一人,無人侍候。不過,當時蘇洵只是51歲,健康狀況也不至於要他陪伴左右。由此可見蘇轍的性格也有剛烈,高傲的一面。這個老二並不是俯仰由人的。

注釋

[1]:蘇東坡生於公曆1037年1月8日(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蘇轍生於公曆1039年3月17日 (宋仁宗寳元二年二月二十日)。
[2]:星雲大師《老二哲學》。
[3]:龔延明,2015《重構宋代四萬進士檔案》。
[4]: 其他諸如舉薦官員升職等人事變動,也有同樣的情況。
[5]: 蘇轍先要把自己多篇文章交給楊畋審閱,讓他進一步探一探自己的功力。
[6]: 李薦《師友談記》。
[7]: 同上。
[8]: 蘇東坡考了個第一名,稱之為第三等。因為第一等和第二等只是虛設,從來没有頒授過。在宋朝的歷史中,只有四個人考到過第三等。第三等之下依次是: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和第五等。打個譬喻,如果第三等是一級榮譽的話,蘇轍只考了過推薦合格而已。
[9]: 在宋仁宗一朝的制科,科目繁多,比較常見的有九科:其中三科向布衣平民開放,其餘六科是讓已經有官職者報考,也即是升官的捷徑。
[10]: 這是考卷的引言,由仁宗親自撰寫。
[11]: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九十四,對此事有非常生動的記載。
[12]: 蘇轍《欒城後集》.卷12,《穎濱遺老傳上》。
 
 

作者:張永亮博士        旅居澳洲華人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