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雁傳書,尺牘存情:東坡信札隨筆──眾星拱月

魚雁傳書,尺牘存情:東坡信札隨筆──眾星拱月

蘇軾的書信,寫給朋友的要比給親人的多。這一點也不奇怪,今天我們發給朋友的短訊也比發給親人的要多吧?更何況蘇軾的朋友圈子真的不小。孔凡禮先生統計過,數目超過一千人(註1)。在没有電子社交媒體的時代,要和這麼多人聯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儘管没有即時給Like,没有表情十足的emoji ,更没有名勝打卡相片,蘇軾仍然成為了宋代的頂級KOL。

我們就從蘇軾的信札中,看看他是如何跟朋友互動的,並嘗試了解一下,為何會有那麼多人不顧政治風險,心甘情願地圍繞在這個「一肚皮不合時宜」的人身邊。

風趣幽默

余光中先生說過,若要他找一個古人作旅伴的話,他會選擇蘇東坡,因為他有趣(註2)。蘇東坡的確是一個有趣的人,加上他令人感動的創作力,關懷朋友的熱情,還有那不可救藥的樂天精神,一定會令旅程愉快(註3)。蘇東坡有趣,因為他有幽默感,而且是古人中少有的。既然是私人信件,他自然要發揮一下專長,拿朋友來調侃一番。在衆多朋友之中,蘇軾似乎特別喜歡作弄陳慥(季常)。

陳慥病了,蘇軾没有慰問他,反而嘲笑他的養生之道,好像蹩腳的法師,鸚鵡談的禪,太監養的女妾⋯⋯總之就是完全不管用(註4)。原來,蘇軾被貶黃州之後經常與陳慥來往。這兩個閑人在談佛之外,就是硏究養生。可能陳的功力比蘇軾的高,所以不容易生病。難得他生病一次,東坡又怎會放過這個機會!以下又是一例:「某雖竊食靈芝,而君為國鑄造,藥力縱在君前,陰功必在君後也。呵呵」(註5)。能令蘇軾在貶謫時如此開懷的人並不多,也不易。陳慥,的確不簡單。

被東坡揶揄的人當然不止陳慥一個,就是比他年長二十歲的文同(與可)他也不肯放過:「近屢於相識處見與可近作墨竹,惟劣弟只得一竿⋯⋯」。能夠收藏到一幅文同的墨竹圖已經是很難得的了,蘇軾仍不滿足。看到別人所擁有的比自己的好,便威脅勒索文同多給他畫,否則他便畫些贋品,再用文同的名字去招搖撞騙(註6)。我相信天下間只有蘇軾才會用這種手段來求畫。而一向成竹在胸的文同既自號「笑笑居士」,對於這個後輩的特立獨行,自然是見怪不怪的了。文同曾經親授蘇軾畫竹的竅門,可見他是多麼看重蘇軾的藝術天分。

跟前輩高人也可以開這種玩笑,對着後輩,蘇軾就更變本加厲。一次米芾(元章)寄了數首詩給蘇軾品評,他除了大讚米芾的詩寫得好之外,更加喜歡米芾的書法,說會把這數箋好詩帶在身邊,隨時拿出來好好賞玩一番。這本來是很好的讚譽,蘇軾卻耐不住自己的奇思妙想,於信中加上一句:「(此箋)異日為寶,今未爾者,特以公在爾」(註7)。那不是在詛咒米芾早點作古,能讓他身懷稀寶?真的是大吉利是!

遇着義氣填骨髓的陳慥,為老不尊的文同,和有「米癲」之稱的米芾,大家開開玩笑,你情我願,各得其樂,一笑置之。可惜,並非每一個人都懂得欣賞蘇軾的幽默感。有時候蘇軾不顧塲合環境或對方感受,隨便拿別人來開玩笑而不知節制,便闖禍了。他與程頤及其門人(即所謂洛黨)所結下的仇怨,就是因此而成的,蘇軾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

扶掖後進

蘇軾的確是才華橫溢,學問淵博,風趣幽默。然而,他可以這麼快便名滿天下,還是有賴於前輩們的提拔支持,尤其是歐陽修對他的點評。當他成為新一代年青人的偶像之後,蘇軾並没有忘記自己曾經得到過的優待,也很積極誘導後輩。

不少後輩經常給蘇軾寄去詩詞文章,希望這位大文豪可以品評一下,點撥一下。若是遇到好的,蘇軾也絕不吝嗇筆墨,必定嘉奬一番。就如米芾,蘇軾不單稱讚他的書法,也十分欣賞他的文章。從海南島北歸中原,蘇軾卧病中聽兒子誦讀米芾的《寶月觀賦》,竟「蹶然而起,恨二十年相從,知元章不盡。若此賦,當過古人,不論今世也」(註8)。由此可知,蘇軾不是隨便謬讚,搪塞了事的人。相識了二十年了,才有一篇文章得到蘇軾如此讚賞,真不容易。

黃庭堅就比米芾幸運得多了。(註9)

蘇軾回覆黃庭堅的第一封信已稱讚其人為精金美玉,其詩則超逸絕塵,讚譽之詞⋯⋯唉⋯⋯真的是不得了,一定令黃庭堅興奮了好幾天(或者更久)。蘇軾不單非常親切地鼓勵黃庭堅,更讓他不要那麼拘謹,不要像寫信給一個令人畏惧的人那樣。蘇軾言下之意是:不單是你想結識我,我也覺得幸運,能夠認識到一位文壇新進 (其實兩人年紀相差只有八歲)。這不過是他們兩人第一次通信,便得到這樣熱情的鼓勵,難怪黃庭堅日後也成了一代宗師。(註10)

又有一次,蘇軾讀過晁補之的一篇文章(註11),覺得晁的文筆過於怪奇,想提醒一下他,不要太早走上這樣的創作路線,對年青人不太適合。可是,蘇軾又擔心,經他這樣一提,會「傷其邁往之氣」。蘇軾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以他當時在文壇的影響力,若是由他直接向晁提出,晁一定會馬上改變自己的文章風格,結果會窒礙了他原有的創作力。最後,蘇軾請黃庭堅代他好好誘導一下晁補之(註12),這樣便成了同輩之間的互相砥礪,分別就大了。

蘇軾從不鼓勵別人去跟從他的東坡風格,相反,他是很容易接受與自己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的。他常常強調寫文章就是「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註13)。就着個人不同的性格,志趣,學養各自流向不同的方向。東坡是一個怕悶,怕單調的人,他喜歡千姿百態的創作氛圍,所以才有那麼多年青後輩願意追隨他。事實上,圍繞着蘇軾的藝苑名人真的是「雜亂無章」,各自成一家之言,完全達到君子和而不同的境界。

除了談文論詩之外,蘇軾也很看重年青人的心理發展。一個叫張大寧(嘉父)的後輩給蘇軾寫信,向他請教了很多事情。蘇軾看得出這人有點沉不着氣,非常想早日出人頭地,名揚天下。蘇前輩也不忙如何誘導他,而是先向他送上高帽子一大頂:「公少年高才,不患不達」,讓張大寧戴得舒舒服服之後,才開導他要「志於存養」,先修煉好自己,將來必有所成,不用心急。在其中一封信中,蘇軾又苦口婆心的提醒張大寧,作為負責刑獄的官員,一定要注意的地方:「人命至重⋯⋯大寒大暑⋯⋯及病者多,為吏卒所不視」。雖然是囚犯,也不能對之無情,絕不能因獄卒的疏忽而任其自生自滅。案件還要「躬親按視」,不可輕率。蘇軾曾多次出掌刑獄,自己又嘗過牢獄之苦,對處理囚犯和審訊斷案都是以仁為本的(註14)。從蘇軾回覆張大寧的這七封信中,看得出蘇軾是如何扶掖後進,從寫作,治經,到為官,修身,蘇軾都一一給予意見。

蘇軾對年青一輩如此體貼,令人容易親近,所以才會有衆星拱月,光耀文壇的盛況。可是亦因為這種情誼所在,令不少朋友受到牽累,當然那是後話。可以想像得到,朋友之間有東坡這種才華橫溢,學問淵博,又能搞搞歡樂氣氛的人在,一定更能凝聚志同道合的人。當然,大多數人更欣賞的,應該是他那不求權位,不俯仰由人的「立朝大節」。

註1:孔凡禮《蘇軾年譜》。

註2:Youtube 頻度:中央電視台歷史紀錄片《蘇東坡》第二集。

註3:林語堂《蘇東坡傳》,原序。

註4:蘇軾《與陳季常》之十,《蘇軾文集》頁1568 。

註5:蘇軾《與陳季常》之五,《蘇軾文集》頁1566 。

註6:蘇軾《與文與可》之三,《蘇軾文集》頁1511 。

註7:蘇軾《與米元章》之二,《蘇軾文集》頁1777。

註8:蘇軾《與米元章》之二十一,《蘇軾文集》頁1781。於另一封信札中,蘇軾總結了米芾這個人才為「邁往凌雲之氣,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

註9:蘇軾《答黃魯直》之一,《蘇軾文集》頁1531 。

註10: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邵博的《邵氏聞見後錄》中記載,蘇軾去世後,黃庭堅仍每天整理衣冠之後,到東坡畫像之前,上香行弟子之禮。

註11: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

註12:蘇軾《答黃魯直》之二,《蘇軾文集》頁1532 。

註13: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蘇軾文集》頁1418 。

註14:蘇軾《與張嘉父七首》,《蘇軾文集》頁1562-1564 。

夜讀東坡信札隨筆之五

作者:張永亮博士        旅居澳洲華人

圖片:作者提供 設計:華姿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