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忠直宦官系列】宦官懷恩的生平紀略

【明代忠直宦官系列】宦官懷恩的生平紀略

上回說到明代宦官並非一面倒的壞,也有一些清泉堅持捍衛皇權,免受亂臣賊子所侵蝕。這個忠直宦官就是明憲宗時期的懷恩。但是,由於懷恩並非明史上著名的宦官,因此有關他生平大事的記載散落於不同一手資料之中。

懷恩的生平已不可考,而目前有兩大類記述他家族背景的記載。第一類記載是以《明孝宗實錄》為代表,有載:「恩,直隸蘇州府人,本姓馬。宣德間入禁中,賜姓懷。」《國朝獻徵錄》也有類近記載,相信是採自《明孝宗實錄》。《明憲宗實錄》也有記載:「丁丑奉旨陞太監,懷恩姪馬瑛為錦衣衛百戶。」這與《明孝宗實錄》有關懷恩姓馬的記載一致。王世貞也在《弇山堂别集》提到:「懐恩本姓馬,劉瑾本姓淡,中貴之至賢至惡者也。」這些記載都指出懷恩本姓馬。

第二類記載以陳建(1497—1567)的《皇明十六朝廣彙紀》為代表:「上得奏親詰之綸抗辯切,帝怒箠之至死。綸諸父賢及希文合族被逮籍没。而希文糼子被宣賜名懷恩,成化中爲司禮太監。」《明史》也有類近記載:「懷恩,高密人,兵部侍郎戴綸(?—1426)族弟也。宣宗殺綸,並籍恩父太僕卿希文家。恩方幼,被宮為小黃門,賜名懷恩。」由此可見,《明實錄》的記載指出懷恩本姓馬;而陳建的《皇明十六朝廣彙紀》和《明史》則指出懷恩與戴綸為同族,理應姓戴。《明史》記述懷恩是兵部侍郎的戴綸的族弟,意思是懷恩和戴綸雖然屬同一家族、有同等輩份,但由於懷恩年紀較小,故被稱為族弟。但是,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1425—1435 在位)時戴綸被殺,懷恩受到牽連,在年幼時被閹割為宦官。

可見,兩類關於懷恩家族背景的記載有頗大出入。由於沒有更多記載考證誰是誰非,此刻難下定論,有待學者透過家譜等地方上的資料作進一步考證。懷恩入宮後,曾於內書堂受業於錢溥(1408—1488)。及後,懷恩官運亨通,主要活躍於憲宗(朱見深,1447—1487,1464—1487在位)一朝,曾在憲宗、孝宗(朱祐樘,1470—1505,1487—1505在位)朝掌司禮監,不但協助皇帝傳遞章奏、又力保忠直之士,對兩朝政局發展有一定影響力。據《明史》記載,由於懷恩力勸憲宗不要聽從萬貴妃之言更易太子,憲宗不滿而貶之於鳳陽。孝宗即位後,召懷恩重掌司禮監,其後他因病於弘治元年正月去世。懷恩死後,明孝宗更為他立祠,御賜他「顯忠」的祠額。懷恩還是明史上第三個獲皇帝建祠的宦官,

《明實錄》記載:「內臣建祠賜額者,自王振(?-1449)、劉永誠(1391—1472)之後,恩實與焉。」由此可見,懷恩的一生在歷史上的評價相當正面,皇帝更為他立祠、賜祠額,以記他盡忠朝廷之功。下文將進一步探討懷恩在成化、弘治年間的生平大事與明代歷史發展或評價的關係。

《明實錄》記載:「內臣建祠賜額者,自王振(?-1449)、劉永誠(1391—1472)之後,恩實與焉。」由此可見,懷恩的一生在歷史上的評價相當正面,皇帝更為他立祠、賜祠額,以記他盡忠朝廷之功。下文將進一步探討懷恩在成化、弘治年間的生平大事與明代歷史發展或評價的關係。

參考資料:

  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2.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清乾隆文淵閣四庫全書鈔兩江總督采進本)。
  3.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4. 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5. 陳建:《皇明十六朝廣彙紀》,明崇禎刻本(北京: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14年)。
  6. 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7. 焦竑:《國朝獻徵錄》,明萬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館刻本(北京: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9年)。
  8. 楊文信:〈淺論王世貞的當朝史著作〉,載〈論衡〉,1994年1期(1994年6月),頁7-32。
  9. 衛建林:《明代宦官政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10. 錢茂偉:〈陳建《通紀》改革思想述略〉,《寧波大學學報》,1993年2期(1993年4月),頁18-24。

作者:張瑋宗,香港大學文學院本科生,主修中國歷史及文化。現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委員。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