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正,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開國大典》油畫由當時的青年畫家、知名教授董希文繪製,並於1953年9月27日刊登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並流傳至今。由於歷史原因,畫作歷經多次後期改稿、重畫甚至是臨摹、複製成新畫作。
刪去高崗
《開國大典》紀念郵票,採用了第一次修改後的版本(圖片來源:湖南博物院)
高崗(1905-1954),1949年建國時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9月,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削減地方勢力以便推動第一個五年計劃,毛澤東召高崗、饒漱石、鄧子恢、鄧小平、習仲勛等地方第一軍政要員入京,史稱「五馬進京」。除了「削藩」,毛澤東亦安排了高崗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藉此改變周恩來實際主掌國家事務的局面,變相削弱周恩來的權力。
1953年至1955年,中共内部發生了黨内高層的政治鬥爭事件,史稱「高饒事件」,此次事件便是起源於高崗與饒漱石多次對周恩來、劉少奇作出攻擊,事件演變成高崗、饒漱石分裂黨,造謠挑撥,製造黨内不和。1954年2月6日至10日,中共七屆四中全會一致通過了《關於增强黨的團結的決議》,不點名地批判了高崗、饒漱石破壞黨的團結的行為。同年,高崗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
1955年,「高饒事件」後,董希文應中國革命博物館的要求,移除油畫中高崗的畫像,露出背後的一盆菊花。據聞董希文後來曾說:「這幅畫在構圖時,高崗就有擠在邊上的侷促之感,去掉他對構圖倒有好處。」
刪去劉少奇
《開國大典》畫作中劉少奇被除去
劉少奇(1898-1969),1949年建國時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9年4月27日,劉少奇在第二屆全國人大當選國家主席,其後與鄧小平嘗試糾正國家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所犯下的施政錯誤,甚至提出大躍進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無疑在挑戰已退居二線的毛澤東過去的施政,以及毛在黨內的權威,加上劉、毛兩人對防範修正主義有不少分歧,毛澤東與劉少奇的矛盾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1965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劉少奇、鄧小平在處理文革的問題上的意見與毛澤東相背,被批為國內走資派的代表,於是在1968年,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與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遭到開除黨籍,劉少奇被單獨囚禁於中南海,隨後在1969年11月12日逝世。
197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將董希文調回北京,並要求董希文將劉少奇從《開國大典》除去。當時董希文已經是癌症末期,但他堅持自己作畫,只好在兒子的攙扶下對畫作進行修改,親自把劉少奇刮去,並補上原本董必武被劉少奇擋住的半邊臉。「一個搞藝術的人對自己的作品要負責,要負責一千年。」董希文希望有生之年能夠有機會親自將劉少奇重新補回畫中,可惜一年後,董希文便與世長辭。
恢復原貌
隨著四人幫倒台,中共開始著手平反建國以來的冤假錯案,對高崗與劉少奇的態度有所緩和,中國革命博物館亦決定恢復《開國大典》的原貌。不過由於畫作已經過多次修改,加上董希文的家人不同意在原作上改動,只好請兩位北京青年畫家閻振鐸、葉武林在《開國大典》的複製品上恢復原狀,此後《開國大典》大多展出此複製品版本。
作者:Toby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