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復古運動:港督金文泰爵士的貢獻

香港復古運動:港督金文泰爵士的貢獻

 

香港大學作為大英帝國在東亞第一所建立的大學,於一九一二年成立。作為創校三院之一的文學院,就邀請了前清遺老賴際熙太史(1865-1937)以及區大典太史(1877-1937),來到文學院擔任漢文講師,講授傳統經、史、子、集的漢學科目。直至熱愛中華文化的金文泰爵士(Sir Cecil Clementi,1875-1947年,1925-1930年在任香港總督)就任香港總督以後,漢文教育更獲得到官方的重視,這是為了在香港建立文化防火牆,以區隔來自當時正處於新文化運動影響的中國大陸,這也同時為了防止中國大陸在社會、文化上的意識形態上影響香港政治穩定。包括在一九二六年成立了官立漢文中學(Government Vernacular Middle School,今金文泰中學),提供高小、中學以及師範訓練的教育,於中國歷史科課程而言,基本上在這三個層次上都有之。

金文泰又在一九二七年於香港大學成立中文學院,令香港的國學教育、中文教育自成一系。香港大學方面依舊邀請前清遺老來到大學講授傳統漢學。現今香港大學圖書館所藏中文學院當年的課本,就反映出當年漢學的傳統程度就與清朝時相若,諸如《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講義》、《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史學課本》、《經學講義》等等,課程內容包括諸子百家、傳統經學、史籍系譜、史學批評等等,猶如梁啟超所批評的「帝皇將相史學」,這也令香港大學成為現代中國的經學教育重地,與中國大陸當時盛行的現代新文化運動完全走向另一條道路。 

金文泰就曾經在一九二七年於港督府(時稱港督轅門或港督軒轅)茶會中,以廣東話發表演說,闡述在香港發展中華國學教育的重要性,曰:

列位先生,提高中文學業,周爵紳(筆按:周壽臣爵士,1861-1959)、賴太史,今天已經發揮盡致,毋庸我詳細再講啦。我對於這件事,覺得有三種不能不辦的原因,現在想與列位談談。第一,是中國人要顧全自己祖國學問呀,香港地方,華人居民,最佔多數,香港大學學生、華人子弟,亦為最多。如果在這間大學,徒然側重外國科學文字,對於中國歷代相傳的大道宏經,反轉當作等閒,視為無足輕重的學業,豈不是一件大憾事嗎?所以為香港中國居民打算,為大學中國學生打算,呢一科實在不能不辦;第二,是中國人應該要整理國故呀,中國事物文章,原本有極可寶貴的價值。……近年中國學者,對於整理國故的聲調的聲調已經越唱越高,如果今天所提倡的中國學科,能夠設立完全,將來集合一班大學問的人,將向來所有困難,一一加以整理,為後生學者,開條輕便的路途,豈不是極安慰的事嗎?;第三,就是令中國道德學問,普及世界呀。……如果港大華文學系得以成立健全,就以前所有困難,都可以由此處逐漸解免。


金文泰以上這段演說內容是標誌性的,因為它象徵了香港的中國歷史教育與中國大陸的路向有所不同,並且擁有自身的發展軌跡。當然,以傳統國學作為教授內容的做法,直至許地山教授(1893-1941)出任中文學院主任有所改變,許地山教授將中文學院課程分拆為四組:中國文學、中國史、中國哲學、翻譯四組,以供學生選擇。這就令學生在選科上的自由度大為增加,這個做法也一直沿襲至羅香林教授出任中文系主任的時代,也沿襲至今天中文學院的課程安排上,縱使內容有少許微調。

參考資料:

  1. 沈旭暉:〈點解香港人識文言文:金文泰爵士的「古文化防火牆運動」〉,載於《蘋果日報》,2020年9月8日。網址:https://collection.news/appledaily/articles/KSVI7RO2LLGIM2AO7YCIWFGY7U
  2. 官立漢文中學:《漢文中學戊辰年刊》(香港:官立漢文中學,1928年。香港大學特藏部所藏)。
  3.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中文學院簡史〉,網址:https://web.chinese.hku.hk/zh-hant/general_information/history/
  4. 許振興:《經學、教育與香港大學:二十世紀的足跡》(香港:中華書局,2020年)。
  5. 陳沛滔:〈羅香林教授歷史教育思想探析〉,發表於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香港都會大學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舉辦:「新材料與新方法:第二屆文史研究香港青年學者論壇」。2023年3月4日,於香港都會大學賽馬會校園清香慧演講廳。
  6. 魯迅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編:《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三卷,《而已集》,頁450-451。

作者:陳沛滔,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碩士生、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委員。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