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也大叫「蔣總統萬歲」?調景嶺山區的反共歲月

香港人也大叫「蔣總統萬歲」?調景嶺山區的反共歲月

民國三十八年(1949)對於不少忠於國民政府的國人來說,可謂與明清鼎革時期文人的痛苦相提並論,因為國民政府主政下的中國經濟崩潰,不少國民改為支持中國共產黨,這年的中共在平津會戰中取勝,進佔北平並更名北京,並在此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政府就一直節節敗退至南方,後來更將政府遷至台北,展開了兩岸對峙的年代。

不少不願臣服在新政權的國民、文人、基督教會紛紛南逃,部份跟隨國民政府遷至台灣,國民政府將他們安置在眷村之中,亦有部份人遷至當時的英治香港,這片與中國大陸相連的自由土地。當年不少南逃文人都是國學大師,諸如錢穆、唐君毅、羅香林等等,這些文人都認為在中共治下的中國文化必然會「花果飄零」,這代表了不少不願生活在赤色中國的中國人的心態。當時香港政府為了安置這批來自中國大陸的難民,便安排他們至吊頸嶺(後稱調景嶺)居住。

但當時的調景嶺實屬窮山惡水之地,與九龍市區的距離又十分遠,出入只能靠碼頭的船隻。不過他們並沒有因此放棄對未來與國家的希望,就像鄧麗君那首〈梅花〉一樣:「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它愈開花。梅花堅韌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以寒梅精神來自勉。由於當時香港政府只是「安置」他們在該處,但並未有其他生活支援,令調景嶺一群忠於國民政府的國軍軍民生活異常困難。為此,台灣成立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向調景嶺居民提供物資、福利,以及建立其與台灣的聯繫等等。

在調景嶺的歲月,家家戶戶都會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居民亦在山頭上刻上「蔣總統萬歲」,以示對於總統蔣中正以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的忠誠。一些曾經在國軍中當過兵的居民就認為,如果蔣介石在台灣反攻大陸的話,香港華人會跟隨政府去光復大陸。而當地自建的學校在重要紀念日子時,諸如雙十國慶、國父紀錄日等等都會奏上中華民國國歌、國旗歌,並向國父孫中山遺照行禮。現時將軍澳慕德中學的創校校長張世傑,就反映傳統中國文人對於為人氣節的執著,他為該校寫下了一對對聯:「海外育英才樹民族千秋正氣,天涯祝國慶復中華萬里河山。」指出人應先修身立德、明德格物,民族才有正氣可言。

調景嶺山區雖然因為九七政權移交,以及將軍澳新市鎮發展而被清拆,但是那一代老中國人的國族精神也許更值得學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參考資料:

  1. 丁新豹等編:《情繫調景嶺:二十個嶺上人的故事》(香港:三聯書店,2019年)。
  2. 林芝諺:《自由的代價:中華民國與香港調景嶺難民營(1950-1961)》(台北:國史館,2011年)。
  3. 胡春惠:《香港調景嶺營的誕生與消失:張寒松等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1997年)。
  4. 香港電台:《香港歷史系列II:第八集 調景嶺歲月》,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xBpofjJvQ&t=108s

作者:陳沛滔,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碩士生、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委員。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