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喇嘛教的文殊菩薩?

乾隆皇帝是喇嘛教的文殊菩薩?

不論我們走到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是香港的故宮博物館,我們都能夠看到不同圖像中的清朝皇帝都展現出其文化包容性,實在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少中國民族主義史家認為清朝是一個「漢化皇朝」,滿洲人主動將自己漢化,以適應中國本部漢人的文化,以達致文化融合。但是若我們看到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不同形象,也許我們需要改變這種以中國本部為中心(Sino-centric)的視角。

東方的滿清帝國就像西方的大英帝國般,自建國以來一直征戰四方,被現代中國視為「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一部份」的西藏、新疆,其實是清代康、雍、乾時代透過軍事征服而得來的領土,西方學者將此類征服歸類為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為了能夠有效管治文化截然不同的藏地,清政府刻意採用文化融合政策,融入西藏的喇嘛教文化,乾隆皇帝除了為西藏兩大喇嘛(班禪喇嘛、達賴喇嘛)於北京興建了金碧輝煌的佛寺,他更命畫師為自己繪製一幅化身為文殊菩薩的畫像,將自己刻劃成佛教聖人,以拉攏藏人對清廷的支持。

但是同時間,乾隆皇帝有感滿洲文化在清軍入關以後開始淪落,包括滿語、滿文、滿服,以及滿洲人傳統信仰的薩滿教等等,深感滿洲文化受到漢人的「污染」。為了區分開滿、漢、藏三族的文化,以及重新強調滿洲國族的身份認同,乾隆也下了一道諭旨:「國語騎射,乃滿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務。」指出滿語是「國語」、騎射是「國術」,作為滿洲人,每一個旗人都需要學習這些本族文化。為此,乾隆特意命人編訂《御制增訂清文鑒》、《欽對清漢對音方式》的工具書,並要求滿洲旗人必須通曉滿洲這個「國語」才能任官。

在以上這個例子看到,清廷其實一直都奉行「首崇滿洲」的國策,但是為了管治多文化的帝國,他們不介意將自己塑造成不同形象,去切合管治需要、拉攏外人的目的,就像雍正亦曾經身穿洋服一樣。如果我們說清朝是一個漢化皇朝,那麼在西藏的例子,清朝可以是一個「藏化皇朝」。在清廷在西方的形象,清朝也可以是一個「洋化皇朝」。滿洲人在中國本部的確採取了漢化政策,但這不阻礙他們在西藏採取藏化、在西洋採取洋化的文化政策。

至於本文題目,乾隆皇帝是否為文殊菩薩呢,那就自然可以答「是」了,前題是這個形象只局限於西藏之內,而非中國關內十八省,或是滿洲帝國的其他部份。

參考資料:

  1. Rawski, Evelyn, The Last Emperors: 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2. Rowe, William T., China’s Last Empire: The Great Qing (Harvard: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3. 歐立德(Eilliot, Mark C.):〈傳統中國是一個帝國嗎?〉,載於《讀書》,2014年1期,頁29-40。

作者:陳沛滔,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碩士生、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委員。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