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人要「反清復明」消滅滿洲胡虜?

朝鮮人要「反清復明」消滅滿洲胡虜?

朝鮮王朝(1392-1897)在一六三六年南漢山城之圍投降清朝以後,被逼尊清朝(1644-1912)這個由滿洲人所建立的皇朝為宗主國,並斷絕對明朝(1368-1644)的宗藩關係以後,其後卻一直暗中與明朝聯絡,並在私下的文書使用大明皇帝的年號,亦即崇禎紀年。在皇明滅亡時,當清朝派使者赴朝鮮公告此消息時,就令朝鮮滿朝文武官員都痛哭:「是時,我國與大明絕,不得相通,及聞此報,雖輿臺下賤,莫不驚駭隕淚。」此後,朝鮮內部一直都保有「反清復明」的態度,更有論者希望透過北伐來消滅清朝,恢復明朝。

朝鮮一直奉行事大主義,衣冠、飲食、文化、思想制度皆從漢制,便成為中國歷朝歷代最忠誠的藩屬國。而朝鮮王朝上下皆認為明朝對朝鮮有三大恩: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1328-1398年,1368-1398年在位)賜國號的「大造之恩」;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1563-1620年,1572-1620年在位)出兵救朝鮮的「再造之恩」;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1611-1644年,1627-1644年在位)出兵協助被清軍圍攻的朝鮮之「拯救之恩」。因此,朝鮮對於明朝的感恩之情無以言表,這份恩情在明朝滅亡之後亦念念不忘,只盼有回響。

主張「尊明攘夷」的朝鮮保守派形成了「反清義理派」,認為朝鮮擁有反清復明的重任,是基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並認為:「胡無百年之運。」他們相信清朝將會很快衰敗下來。當中至為激烈者的就有大儒宋時烈(1607-1689),他認為清朝統治文化水平極高的中國本部,本質上是一種對中華文化的侮辱。又認為清朝是犬羊夷狄,稱清朝皇帝為「胡皇」、清朝使節為「虜使」。

而朝鮮孝宗(鳳林大君李淏,1619-1659年,1649-1659年在位朝鮮國王)曾言:「養精炮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俟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只要朝鮮王朝做足準備北伐,中原各地人心思漢的義士將會起來一同推翻清朝這個夷狄政權,便能「復讎雪恥」。又認為:「以大志舉大事,豈可保其萬全也。大義則明,則覆亡何愧,益有光舉於天下萬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為似無覆亡之虞也。」朝鮮為了儒家君臣倫理而覆亡,便是精忠貫日月、勁節勵冷霜的舉動,即使國破家亡也是對得住天地神明,何況神明是保祐朝鮮的。

為了這個北伐計劃,朝鮮王朝便加強訓練軍隊,如將都城御營廳軍、禁軍擴軍,並配備火炮。朝鮮雖然私底下一直整軍備戰,但是在表面上依然恪守了宗藩朝貢體制,只不過不是心悅誠服而已。這個北伐計劃最終因為朝鮮財政上無能力負擔而不了了之,但是朝鮮朝廷上下一直都沒有減低過對清朝的仇恨,以及對皇明上國的尊崇、思念之情。即使後來出現了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北學派,也只是希望在技術上仿效清朝的強大,來保護朝鮮的小中華意識,並用以抗衡清朝。直至朝鮮在十九世紀獨立以後,朝鮮君主稱帝之舉也被朝臣批評為「不尊明」的舉動,此處就可見朝鮮尊明反清意識之強。

參考資料:

  1. Kim, Seonmin, Ginseng and Borderland: Territorial Boundaries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Chosŏn Korea 1636-1912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7).
  2. 夫馬進著、伍躍譯:《朝鮮燕行使與朝鮮通信使:使節視野中的中國.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 孫衛國:《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朝鮮尊周思明問題研究,1637-1800》(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 孫衛國:《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嬗變,1927-1910》(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年)。
  5. 張存武:《清韓宗藩貿易,1637-189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

作者:陳沛滔,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碩士生、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委員。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