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宗族與印度王公:大英帝國在東方的管治

中國宗族與印度王公:大英帝國在東方的管治

大英帝國在十八世紀末年雖然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慘敗,但是她在北美洲依然有許多保皇派支持,鞏固了在加拿大地區的管治。在東方,獲得英女皇伊利沙伯一世(Queen Elizabeth I,1533-1603年,1558-1603年在位)頒發皇家特許狀(Royal Warrant)而壟斷了對亞洲貿易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如日方中,擊敗了英國人從古到今的最大敵人:法國,隨即殖民印度並積極開拓對華的貿易路線。英國人在印度實行間接管治方式,並沒有廢除印度各土邦及其王公的政治、經濟地位,改而與其合作則足矣。英國在鴉片戰爭後便開始拓展香港殖民地,並於十九世紀末年佔領香港的新界地區。但由於新界各地的傳統中國宗族組織勢力相當龐大,這就令英國人非常頭痛:應該如何管治好新佔的中國土地以及當地氏族呢?

英國在簽訂《展拓界址專條》以後、進佔新界之前,曾經主動勘探新界民情,並發表報告定明對新界方針為如何,成為英國、香港、新界三者互動的基本模式。而英治香港與新界的互動模式,必須從《駱克報告書》說起。雖然《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定明英國可以在1898年7月1日以後接收新界,但是倫敦的殖民地部(Colonial Office)大臣卻認為英國此時對新界風土民俗的認識實在不足,貿然接收將可能引起居民反抗及其他政治問題,故此主張先調查當地情況再行接收。

香港殖民地政府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駱克(James Lockhart,1858-1937)於1878年被英國政府派駐到香港,能夠說一口流行的廣東話。駱克用了十二日時間考察新界民情,他以平易近人、不擾民的態度前去視察,希望搏得新界居民的歡心。他又在路上撒上清朝金幣,讓村落中的小孩子前來撿拾,這令他名聲相當之好,不少村民也願意向他透露新界的風土人情,令他能夠在短期內收集了許多有關新界本土的資料。不過,駱克就認為元朗錦田一帶的村落是「最麻煩的」,錦田一帶鄧氏村落的父老、村民頗為抗拒英國人來訪,包括了父老拒絕與駱克會面,村民更向他投擲雞蛋並將英國人驅趕離開。駱克最後出動駐港英軍75名士兵利用兩挺機關槍強行衝入錦田的吉慶圍。駱克在這次新界考察之中,就發現了新界村民與九龍、香港兩地居民之間有著「巨大差異」(The Great Differences)。

學者曾經指出大英帝國管治其在全球的殖民地時,大多時候會使用「間接管治」的模式,目的是希望減少投放帝國資源在殖民地上,亦會保留殖民地原有的社會結構、文化習俗,以減低殖民地人民對英國管治的不滿情緒。英帝國也會拉攏、提拔本地精英至殖民地政府各個部門,以表示非常重視當地居民的利益。學者經常都會將印度土邦王公與新界的中國士紳互相比較,因為英國人均在這兩個地方實行了間接管治的模式,駱克當年的《報告書》正是主張以管治方法接收新界。


對於地方行政,駱克主張香港政府應該要保留新界自身的傳統行政機構、法庭,容許新界村落在一定程度下行使自治權,保留村警、村學,政府只需在大埔建立直屬總督的行政專員公署,專員定期巡查地方政務則可;對於提拔地方精英,由於新界有近150多人有清朝的秀才資格,故建議保留傳統私墊,讓他們能夠教授300多個村學童生,以保持他們在地方社會結構上的受到尊重的地位與職業。

政府亦可以在大埔的新界專員公署設立官學校,並提供獎學金,鼓勵這些秀才學習英文,成績優異者可以由政府保送至香港島的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前稱中央書院)學習,日後的新界地方官員也由這些受到英式教育的原居民優先擔任;對於土地問題,駱克又指中國傳統的土地問題相當敏感,因為事涉新界士紳的財產權,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境內人民。認為可以要求村民在英國接收新界後六個月內向政府備案,否則,就將土地所有權歸入政府。從《報告書》可見,新界六日戰爭前的英治香港政府早以觀察到,新界原本的社會特性需要被保留和保護,並在這個基礎下提拔新界士紳子弟晉身管治階層,以維持新界穩定。

我們從上例可見,英國人管治新界猶如他們管治印度一樣,以拉攏、合作、同化、感化的政治手段為主,以避免任何直接的文化、政治衝突。由此,新界士紳其實與印度土邦的王公是同樣性質的。而英國人對華人宗族的這種管治手段是相當成功的,令新界在殖民管治的一百年期間都維持了高度穩定,新界士紳對香港政府、英國政府以及其皇室都相當忠誠。

參考資料:

  1. Airlie, Shiona, Thistle and Bamboo, The Life and Times of Sir James Stewart Lockhart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2. Chan, Pui-To 陳沛滔, “Oriental Dragon & Lion: Royal Visits of the British Crown and the Shape of Hong Kong’s Modernity 東方龍獅:英國皇室出訪與香港現代性的塑造”, paper given at The 1st LS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History Student Conference, 17-18 June 2022,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participated virtually via Zoom).
  3. Darwin, John, Unfinished Empire: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Great Britain (London: Allen Lane, 2012).
  4. Hayes, James, The Great Difference: Hong Kong’s New Territories and its People, 1898-2004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5. 陳沛滔:〈女皇的華人臣民:二戰後新界士紳對英國皇室的態度與附和〉,論文發表於香港史學後進協會、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馬來亞大學聯合舉辦:2022年第二屆海洋亞洲人文學科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亞洲衝突與和平:民族主義的崛起對全球化的影響」,2022年8月27日,於香港(網上Zoom形式)。

作者:陳沛滔,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碩士生、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委員。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