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駐台灣軍事顧問團「白團」:前日軍將領對蔣介石的報恩

日本駐台灣軍事顧問團「白團」:前日軍將領對蔣介石的報恩

上回說到前日本支那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的同袍根本博,為了報答蔣介石「以德報怨」對日本的恩情,故此出山協助蔣介石在二戰後對中國共產黨的圍剿。根本博在背後以太平洋戰爭時硫磺島戰役中的日軍防守戰略為指導,在防衛台灣最重要的古寧頭戰役中全殲進犯金門的共軍。日軍將領對於未來防衛台灣,乃至蔣介石的「反攻大陸」構思的計劃有重大影響力。

民國三十八年(1949),中華民國代表曹士澂與前日軍將領岡村寧次、小笠原清、富田直亮(1899-1979)等人所率的日本軍官團,合共十二人,於日本東京高輪簽下「打倒赤魔」之誓約,要協助國民政府消滅中國共產黨。岡村寧次為此制定了一些援助蔣介石政府的方案,第一次的《義勇軍招募工作要領》就有如此計劃:

集結多數反共意志堅強之前日軍將領為核心,參加民主前哨中國之作戰;招募人員對象以堅決反共、有犧牲精神者為先,如休戰時在第一線任連排之青年士官、士官學校生、優秀之下級幹部;目標編成在台灣招募3000精兵共10個師;運作資金由中華民國駐日本代表團負責,並且嚴守秘密;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50期至第57期生為主;每人出發時獲補助50000元,家屬生活資助20000元,由中國支付;戰死者撫卹家屬100萬元。傷殘者,發30萬至60萬等的安撫金。傷病治療的費用由中國負責;接受差事者於日本九州南端集合,由中國海軍接運;預計總計要用3000萬元,招募士兵則為5億6800萬元。

第二次的追加計劃內容就有:在國內設統一專責機構,由中華民國駐日團長朱世明(1898-1965)作主辦者;選用日本軍人、軍官,以訓練國民革命軍;所有經費均由中國政府負擔,以確立信用;設立專門電台以作聯絡,確定九州來往台灣的交通工具,並且嚴守秘密。

根本博到達台灣一事被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傳出,指中國準備在日本招募十萬軍隊、根本博到台灣參加對共產黨的作戰,引起駐日美國盟軍總部注意並向華查詢,駐日團長朱世明則電覆盟軍:「不知此事,與代表團無關。」日本警察更在各港口加強監察,令日本援台軍官來台一事遲了四、五個月。美國另外又警告說,岡村寧次如果組織舊日軍軍人到台灣是違反軍法,要被判處死刑。美國在台灣的援華顧問團團長蔡斯(William Cutis Chase,1895-1986)認為美國對華軍援,只有美國顧問,不應有其他國家之顧問,因此反對日本軍事顧問留在台灣。

岡村寧次繼續協助蔣介石政府組建日本駐華軍事顧問團的工作,並選了富田直亮作為日本軍事顧問團團長,取漢名「白鴻亮」,以示與「赤匪」不兩立,白色光明正大。而其他成員之名字則以三國演義之人名為原則,如岡村寧次改作甘存寧。「白團」的建制因此正式成立。民國三十九年全數團員抵台。民國三十八年(1949)十月,蔣介石指示白團應以教育、訓練的軍事制度改革為主,即對兵科訓練、陸軍大學教育、創立及研究各種軍事制度(人事、後勤)、必要時直接參加國軍工作。

蔣介石政府遷往台灣以後,蔣本人曾於民國三十九年(1950)一月時於台北的革命實踐研究院開會時,與眾國軍將領討論是否應該選用日本教官改革國軍一事。但多數國軍將領認為他們難以消除在八年抗戰時對日本的惡劣印象,蔣認為可以理解但應再檢討。五月時,蔣介石認為日本教官在台海情況至為危急之時,依然願意以身犯險地來到台灣教授國軍以精神作戰,並且協助反共抗俄,實屬於「一片至誠」,台灣應該要優待及尊敬他們。

參考資料:

  1. 中村祐悅著、楊鴻儒譯:《白團——協助訓練國軍的前日軍將領教官(協訓國軍的日本軍事顧問團)》(台北:台灣凱崙出版社,1995年)。
  2. 吳朝富:《領袖蔣公之建軍思想》(台北:正中書局,1986年)。
  3. 李雲漢編,蔣介石著:〈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成立之意義—民國三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在軍官團講〉,載於《蔣中正先生在台言論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年),頁73-75。
  4. 林照真:《覆面部隊——日本白團在台秘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6年)。
  5. 秦孝儀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台北:中正文教基金會,1978-2008年)。
  6. 陳鴻獻:《1950年代初期國軍軍事反攻之研究》(台北:國史館,2015年)。
  7. 陳鴻獻編:《蔣介石與民國軍事》(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3年)。
  8. 黃克武:《遷臺初期的蔣中正》(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1年)。
  9. 楊碧川:《蔣介石的影子兵團—白團物語》(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作者:陳沛滔,香港大學文學院哲學碩士生,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現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委員。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