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語出《戰國策•魏策三》:「且夫奸臣固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反而使災禍擴大。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相互併吞。魏國在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就連續遭到秦國的侵略。   到了第二年,秦國繼續攻打魏國,致使魏國又失去了三座城池_,魏都大梁危在旦夕。韓國派兵前去救援,結果也被秦國打得落花流水。最後,魏國只得再次割地求和。到了第三年;貪心不足的秦國再次向魏國發起了進攻,除殺傷四萬魏軍外,還強行佔領了魏國的四座城池。到了第四年,秦國又一次發兵,打敗了魏、趙、韓三國聯軍。這場大戰致使三國聯軍的總傷亡人數超過15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為換取暫時的和平,魏將段干崇建議安釐王再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懦弱的安釐王聽從了段干崇的建議,再一次將大片的土地割給秦國。  


  就在這時,蘇秦的弟弟蘇代很不贊成魏王的這種妥協政策。他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   蘇代對安釐王說:「大王,您身邊的這些太臣都是膽小怕死者,為了苟且偷安,根本不為國家著想,不為百姓著想,所以才讓您去賣國求和的。您想,您把大片大片的土地割讓給秦國?雖然暫時滿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王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只要魏國的土地沒有被佔完,秦國就不會停止對魏國的侵略。」   蘇代接著再給安釐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房子著火了,別人都勸他趕快用水去澆滅大火,但他不聽,偏偏抱來一捆捆柴草去救火,結果火勢越來越大。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滅火,反而助長火勢的道理。大王若一味地拿著魏國的土地去求和,不就等於是抱著柴草去救火嗎?柴草不完,火焰是不會熄滅的。」  


  儘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膽小如鼠的安釐王只顧及眼前的太平,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的大片土地割讓給了秦國。過了數年,秦軍以迅猛之勢又向魏國發起進攻,並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就這樣被秦國滅掉了。

Image